“兄”或“兄台”之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不久前在微信里向一位大学时的同学打招呼:“某某兄(对方名)如何如何”,对方回复:“某某老弟(笔者名)怎样怎样”。咦,怎么会这样呢?我俩其实同龄。问题是年龄的一些差异在此几乎是没有意义的。按照延续至今的习惯,彼此关系还不错的同龄(年龄相差不大),同事,同仁间称呼“兄”或“兄台”(仁兄,学兄等亦可)是一种客气和礼貌的书面称谓,如果要回复,称呼对方应该还是“兄”或“兄台””(仁兄,学兄),称“老弟”“贤弟”什么的很不妥。这应该是国学文化里的一点基本常识吧。

顺便说一句,笔者上大学时学的可是中文哟,跟适才提到的那位系同班同学。哈哈,对方现在还是某地区性学院(大学)的院长呢。

当然不存在一点小小的伤自尊什么的,而是为这位昔日同窗感到些许汗颜,对方眼下可是有点级别的人物呢。

那“老弟”“贤弟”又该咋使用呢?“老弟”一词明显属于口头语,不像书面语来得那种庄重,如果对方称“大哥”,那你回复“贤弟”自然没问题;如果更兼年龄小一大截,那就更是“贤弟”了。《水浒传》宋江与众好汉间不就这么称谓的嘛。顺便说一句,《水浒传》里好汉们之间实际具有了拜把子性质,分出了相对较明确的一二三。《三国演义》里刘关张间那就更是如此了。

也就是说,“兄”(除了血缘关系上的兄弟如胞兄、 襟兄 、堂兄、表兄外)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相当于一个敬词,像贵、令,高,雅,光,芳,玉等等。

有点意思的是,近世西学东渐,传统的“兄”又掺进了新内容,就像一些享有盛誉的文化女性也被称为“先生”(像钱钟书夫人杨绛,作家丁玲等)一样,“兄”也不再只限男性,如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书时开始恋上小自己十七岁的许广平,写信时便称许广平“兄”,此称谓让许广平有些惶恐且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莫非太像个女汉子抑或系笔误?广平于是在又一封信中说明这件事,许广平写道 :“我收到先生的信件,看见封面我的名字后面有一个兄字! 请原谅我太过于愚蠢不知道先生的深意,况且我怎么敢在先生面前称为兄,这根本就不值得也没有这种勇气和胆量! 不知道先生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先生不称我为同学,也不称我为弟,而称作为兄,难道这是先生的游戏吗?” 鲁迅一看,乐了,回信 :“这次要先说说这个兄字的意义了,这个兄字是我自己创造的意思。 与我关系比较好朋友和同学的或者经常听我讲课的学生,写信时我都称之为兄,比较生疏的或者长辈之类的我就称作为先生,老爷或者太爷等尊意。 我的这个兄字只不过比直接叫他的名字更加好听一点,并没有老哥的意思,希望不要怪罪!”

许广平收到信件之后笑了。心里有底儿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