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生活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一、有效衔接的重要性

国外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在美国,幼儿园基本附设在小学里,接纳4-6岁的儿童,作为“小学阶梯”。

在瑞士,实行的是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在一个机构中。日内瓦的学前教育中心,就是由学前两个年级和小学一、二年级构成,设在一个楼房里成为独立的教育机构。

在英国,初等教育分为2-5岁的保育学校,5-7岁的幼儿学校和7-11岁的初级学校。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入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从幼儿学校的课程来看,尽管幼儿学校属于小学阶段,但课程的要求、内容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仍然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逐步向小学过渡。

在日本,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续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如何帮助幼儿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人生的转折期是非常关键的。

二、 幼小衔接的内涵

幼小衔接的内涵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幼小衔接的内容: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续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其中:包含有1.规则意识2.与人交往的能力3.自理能力4.基本的劳作能力。在我们幼儿园阶段,我们在一日生活中十分重视幼儿这几方面的培养。接下来,我具体来说说如何在生活自理方面进行更好的幼小衔接。

三、生活自理能力的内涵与作用

生活自理能力的内涵: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学习方法为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在思想上使孩子树立生活自理意识。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班三四个老师,照顾二十多个孩子。而进入小学以后,喝水,吃饭,上厕所,收拾课桌和书包,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做。一个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以后会让家长更省心,孩子自己也会过得舒服一些。

四、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出现的困难

  在幼儿园的时候,有的家长往往非常忽视老师给予的反馈,有时候会觉得幼儿园老师就是小题大做,孩子的一点点小事总是说不停,比如:不会自主休息、吃饭容易挑食、做事情总比别人慢一拍、总是不做准备工作等等,认为这些生活方面的小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提高,不必过多地引导。在家里,也没有引起重视,于是,到了小学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如下:

问题一:孩子不知道自主穿脱衣服

涵涵是个非常热爱运动的孩子,,体育课上总是他最活跃的时候,踢球、跑步、跳绳样样活动他都感兴趣,在体育课上每次都见他玩得满头大汗,不知道休息,也不会主动地穿脱衣服,于是,上了小学之后特别容易感冒,隔三差五就去医院报到,耽误了学习。

问题二: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小明在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孩子,样样事情他都尽量能够做好尽善尽美。但是,他也是个急性子,做事情激情很高,但是不够仔细,常常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东西遗漏,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会本子不见了,书本不见了,于是,妈妈只好又陪他去教室里面找,有时遗漏的东西就躺在他的书桌里,有时,找不到还是要道家长群里去问同学,这样耽误了做功课的时间。

问题三: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上厕所

花花是个性格特别开朗的孩子,下课的时候,只见他到处忙碌的身影,一会儿在这里帮助同学,一会儿在那里谈笑风生,等到上课的时候,他才想起来课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小便急得只好憋着。过了一段时间,感觉小便总会痛,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因为总是憋尿,有了炎症。

问题四:孩子在吃饭时不专心

开饭时间到了,大家都打开餐盒开始吃饭,只见萌萌看着饭菜一点食欲都没有,于是,她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只听见“啪”的一声,饭菜撒了一地,桌上、书本上、地上都是油渍,她奋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把书本上的酱油渍擦干净,整本书都变得脏兮兮,一股酱油味,这样的书本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只能重新购买教材。

问题五:孩子在起床时很磨蹭,容易上学迟到

雯雯是个慢性子,平时做事情总是慢吞吞的,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常常迟到,因为在家起床、穿衣和吃早点总要花上很长很长的时间。于是,到了小学,由于晚上作业做得晚,起床就成了一件更加不容易的事情。不管父母怎么叫,总是一动不动,结果每天都是硬拖着起床的,结果还是迟到。

问题六:孩子一整天都不喝水

小可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孩子,学习自律,常常在学校就已经能够把回家作业写完了。可是,他的妈妈也有一个担忧:就是孩子在学校太认真了,每天给他准备的水,总是不喝,早上准备时满满一瓶,背回家打开一看还是一瓶,一整天一滴水都没有喝。妈妈见状非常担忧,怕长期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五、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幼儿园老师在一日生活中该如何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与提高呢?通过幼小衔接,帮助幼儿知道基本的生活自理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用环境说话,润物细无声

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生活技能训练时间,我们应该进行一定的环境创设,尽量让孩子来参与到活动中,并形成一定的自主性。

如:关于喝水,我们有“你今天喝了吗?”在喝水的时候,可以自己与环境互动,插上一枚喝水的奖章,向老师与同伴告知自己喝水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知道要多喝水,会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地进行喝水。

(二)启发式谈话,自觉习惯养成

幼儿园里最脑力激荡的时候就是“师幼互动”时间,孩子们会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在互问互答中,孩子们了解了需要遵守的一些基本规则。如:运动热了该什么办?吃饭应该如何吃?怎么上学不迟到?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些互动小问题,孩子们通过讨论、提出想法到最终落实实施。通过一次次的谈话,最终能够让孩子们自觉养成一些生活好习惯。

(三)开展主题活动,模拟情境练习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了解小学的生活,在幼儿园课程中设有专门的《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可以了解上小学需要做哪些准备。同时,也可以结合主题,模拟一个课堂情境,让孩子们一起整理小书包,知道整理书包的方法,了解整理书包对上学有什么作用。也可以家园共育,每天让孩子准备一个书包,里面放一些学习用品,让孩子在一日活动中学会整理与收纳,为小学提前做好准备。

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原则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

七、家园共育的几点建议

(一)使孩子树立生活自理意识。这是从思想上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起点。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必须使孩子树立一种自理意识,让他懂得,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让他人代劳是不光彩的。有了这种自理意识,才能促使孩子自觉行动起来。

(二)要信任孩子,不要过多干涉。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刚开始做事,难免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动作慢,弄脏、碰坏东西等,这是应该容许的。在碰到这些事情时,家长一不要急躁,不能看孩子干得慢自己就伸手代劳;二不要指责,不能因为孩子损坏了东西而训斥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