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干相关事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2

在黄海海战后,日本海军取得优势,清廷命令李鸿章派舰对抗,但李鸿章拒绝北洋舰队出战,导致北洋水师被困威海卫被动防御。1895年,日军进攻威海卫,提督丁汝昌自杀。在混战中,蔡廷干与王平突围,试图带领十三艘鱼雷艇前往烟台,但途中受阻,蔡廷干乘座的“福龙”号因伤被“吉野”追上,他受伤被俘,随后被囚禁。


甲午战后,蔡廷干因战事革职,但在袁世凯任北洋大臣后,经唐绍仪推荐,进入袁氏幕府,以其英语能力和国际知识被倚重。1909年,袁氏被迫隐退,蔡氏一同退隐。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廷干被任命为海军部军制司司长,专责协助袁世凯的外交事务。他参与了与黎元洪的谈判,支持袁氏的“主持大局”计划。


1911年,蔡廷干协助袁世凯与民军谈判,但谈判受阻后,蔡廷干利用莫理循的身份影响国际舆论。1912年,袁世凯就任总统后,蔡廷干推荐莫理循,并协助他在国际舆论中的地位。1913年后,蔡廷干多次受赏,忠于袁世凯。然而,随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蔡廷干对袁氏和莫理循的信任逐渐瓦解,转向反对帝制,并最终退出政坛。


段祺瑞执政后,蔡廷干再次被重用,担任多项重要职务,为北洋政府效力,并在国际税务会议中维护国家利益。他积极参与外事活动和公共事务,如华洋赈济会和赴美留学生会等,尤其在“五卅惨案”中表现出色,展现了其外交才能。


扩展资料

蔡廷干(1861-1935) 字耀堂。广东省香山县上恭都上栅村人 (今珠海市香洲区金鼎镇外沙村)。1871年(同治十年)清廷接受华侨教育家容闳(今珠海市南屏镇人)的建议,同意选拔一百二十名幼童分四批派送美国留学,并由容闳主持在美留学事宜。为了保证选派幼童的英文水准,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学预修,然后通过考核选拔优秀者赴美留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