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学课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3

1.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 小学课文的一篇文言文

吴王欲伐⑦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⑧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⑤也;黄雀延颈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解释: 1.荆:楚国

2.舍人:宫廷侍从

3.少孺子:年轻人

4.委身曲附:弯着身子,屈着前脚

5.傍:通“旁”

6.延颈:伸长着头颈

7.伐:进攻

8.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9.罢:停止

10.则:就。

11.三:多次

12.子:你

13.委:缩

启示: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仅仅看见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3. 小学课本上有哪些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效果却不如前面的人好。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始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

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俞伯牙最擅长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俞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理解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感到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4.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í)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孔孟论学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5.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6.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郑燮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 》 、《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黄生借书说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问说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ó).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卖柑者言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

5.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哪一册的文言文最多,或者是最难

因为六年级下册是小学生初中的重要过渡阶段,所以要涉及的范围较广,有较多古诗词,需要学生扎实的基础,还有课外一部分知识,需要更多的拓展在文言文上,六下是比较多的,也比较难以理解.当中《学奕》《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是对学生思维认识性的考验.这类文言文比较有辩证性,需要有全面的理解力.甚至在初一阶段一些练习上依然会出现.如果你是要复习的,我推荐一本书《短小文言文》,当中有许多全面的文言分析,尤其是古书中的文言文是现在考题的热点,对学好文言文有很大帮助,甚至初中许多老师都会推荐本书,希望你能在本书中深入了解文言文,好好学习,。

6. 【高中语文文言文该怎样学

怎样巧学文言文?一、精解字词,储备足量的文言知识逐字落实文言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意义和用途,务必准确无误.因为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字词,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二、巧记巧学.让文言文学习的轻松愉快成语,是颇有生命力的古代词语的遗存,借助成语学习文言文,将古代和现代的词语沟通起来,使得文言文知识不那么枯燥,也不那么吓人,变得易记而浅显;还能够一石而二鸟,文言文和成语的学习同时经行.相得益彰.这是个轻便而俏皮的巧学方法.比如.【张】如果理解成语“账目结舌”中“张”是“睁开,睁大”意,就不难记住课文《童趣》中“张目结对日”中“张”的“睁开,睁大”意义.字形,尤其古文字字形,比如甲骨文、金文、篆文,都隐藏着汉字的意义密码.探员其本字的古代写法,一眼就能洞察其意义,这样,即印象深刻有妙趣横生.这是个直观而形象的巧学方法.例如.【于】小篆字形()像两手相与之形.由此可见“予”本义:授予.给予,给.三、归纳拓展,由“闻一”而“知十”掌握了文言文的规律,就等于拿到了打开文言文知识的钥匙.文言文学习总是有章可循的,见到“陈胜者,阳城人也”,归纳为“者……也”判断句,进而归纳“乃、必、即、皆”等+谓语判断句;见到“吾谁与归”,归纳得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规律;见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归钠得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规律;见到“何陋只有”“唯利是图”,归纳得出“之是褆宾”的规律;……这样,在课本上学的是“一个”,而你收获的却是“一类”,学起文言文来就游刃有余了.四、知识迁移,由课堂延伸到考场把每一篇文言文课文都当成考场上的文言文阅读的材料,或设置题目作答,或比对已考过的的考题,即深入理解了课文,又从中培养语感,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考场的应变能力.例如,《送东阳马升序》第二段描写宋濂成人后求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