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解解顾城的《我的独木船》这首诗,他究竟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向往,命运的波澜,人世的感慨~~~~~~~?

我的独木船

(一)
我的独木船,
没有桨,没有风帆,
飘在大海中间,
飘在大海中间,
没有桨,没有风帆。

风呵,命运的风呵,
感情的波澜,
请把我吞没,
或送回彼岸,
即使是梦幻,
即使是梦幻……

我在盼望那,
沉静的港湾;
我在盼望那,
黄金的海滩;
我在盼望那——
岸边的姑娘
和她相见,
和她相见,
和她相见!

(二)
我的独木船,
没有舵,没有绳缆,
飘在人世间,
飘在人世间,
没有舵,没有绳缆。

风呵,命运的风呵,
感情的波澜,
请把我埋葬,
或送回家园,
即使是碎片,
即使是碎片……

我在想念那,
美丽的栈桥;
我在想念那,
含泪的灯盏;
我在想念那——
灯下的母亲
祝她晚安,
祝她晚安,
祝她晚安!

(顾城)

第1个回答  2010-08-27
最主要表达命运的坎坷
第2个回答  2010-08-27
可以说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游子的
第3个回答  2010-08-26
<一>
我的独木船,
没有桨,没有风帆,
飘在大海中间,
飘在大海中间,
没有桨,没有风帆。

桨和帆是船的动力,失去了动力的船注定只能漂泊。
更何况它是一尾飘在大海中间的独木船呢?
大海是如此之大,独木船又小得可怜,这一对比便只剩凄凉。
到了作者第二次提到飘在大海中间,我的寒毛便立正站好,恐惧在心中慢慢扩大,我觉得,天好象慢慢黑了,出口好象慢慢淡了,这时候,我好象觉得自己就是那尾独木船,没有桨,也没有风帆看不见出口,没有出口,一切静的可怕!

风呵,命运的风呵,
感情的波澜,
请把我吞没,
或送回彼岸,
即使是梦幻,
即使是梦幻……

这时候,大海的中间扬起了风,吹皱了一池的宁静,带走了黑暗,我想那是一种感情的温暖,这种精神的力量,或许便是带我走出黑暗的力量,黑暗的后面是彼岸吗?我觉得自己和作者一样,遇到了生命中的浮木,虽然不知道浮木是否可以救我,但我除了它还有什么呢?
所以宁愿被吞没,宁愿消亡,有句话不是说了吗?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消亡……
也许是天黑得久了,也许是缺乏了动力饿过头了,我居然分不清楚,那浮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只因为我的渴望而产生的幻像。
幻想中我看到有个女孩淡淡地向我走来,她的手中捧着火柴,她问我,小姐来支火柴吗?它很灵哦,只要擦亮它就会实现心灵的渴望……

我在盼望那,
沉静的港湾,
我在盼望那,
黄金的海滩;
我在盼望那——
岸边的姑娘
和她相见,
和她相见,
和她相见!

我,擦亮了火柴,风将我带到了彼岸,那是沉静的港湾,船在风中慢慢地向岸靠拢,更近的时候,我看见了岸上的沙滩,黑暗在风中急速散去,天亮了起来,阳光!是阳光照射了下来,阳光照在沙滩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是金色的,对!是金色的!满是阳光味道的沙滩,沙滩里不要黑暗。
当船更近的时候,我问自己,我更想看到什么,有丝迷茫,所以我只能猜测作者想要看到什么,前段的时候作者提到了感情的波澜,如果我才想22岁的顾城我想要什么呢?又是什么和金色的沙滩最是相称呢?
是姑娘吧,一个满身漾满爱情光辉姑娘,
于是我听到顾城的心中呐喊着和她相见,第一声是愿望,第二声是行动,第三声是迫不及待。
幸福啊!太过美丽,所以我们都因为会害怕,害怕她在不经意间溜走而显得迫不及待……

<二>
我的独木船,
没有舵,没有缆绳,
飘在人世间,
飘在人世间,
没有舵,没有缆绳。

第二篇的开篇和第一篇很像,区别是桨和风帆被舵和缆绳所替代,这就意味着,作者的船开始失去了方向,没有了方向,就好象一个人失去了眼睛,这一刻我仿佛看见失去视力的顾城,他像堕入凡间的天使,他不属于人世间,却因失去了视力,迷失了回到天堂的路……

风呵,命运的风呵,
生活的波澜,
请把我埋藏,
或送回家园,
即使是碎片,
即使是碎片……

其实,在这一段里我的感受已经不像对于第一段的来得那么清晰,很多地方都只是我的一种臆测,即使这种臆测是根据顾城一些资料的推测。
我想如果第一篇诗歌代表了一个22岁男子的渴望,那么第二段这个男子已经不再是22岁,他可能只有10岁或者更小,经由精神分析的观点我发现,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因为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太大,他们有很多事不能像成人那样自如地去做,所以在他们的眼中家的感觉更加神圣,好像那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好像父母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的神明……

在这一段里,我从诗歌里幻想顾城所看到的,我觉得诗歌好像带我走到了顾城记忆的城堡,那是他的童年时代,虽然零星、虽然不全,虽然被深深地埋在心底,却发出诱人的光,吸引我去探询……

我在想念那,
沉静的港湾,
我在想念那,
美丽的栈桥;
我在想念那,
含泪的灯盏
我在想念那——
灯下的母亲
祝她晚安,
祝她晚安,
祝她晚安!

和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一样,这一段也是由远及近的景象,区别是,幸福的港湾换作了家(这是我对栈桥的解释,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固执地以为栈桥是顾城记忆中的家,家里有温柔的母亲,母亲会像游子吟里的母亲那样在灯下痴痴地看着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
至于为什么是祝她晚安,而不是祝你晚安呢?我想,也许是顾城已经意识到大海太深,人世间离天堂太过遥远,所以,对于自己深深挂念的母亲,她也只能把所有的祝福寄托在那支小小的火柴上了吧,火柴代表了他的思念,也代表了他的无奈。
这里不经意间我又用到了安徒生的童话,作这一联想并不是偶然,如果熟悉顾城你会知道顾城又被称为童话诗人;如果你再对他熟悉一点你会知道他将安徒生视为师长,他有两首诗歌叫作——《给我的尊师安徒生》,这里我作的类比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奶奶和顾城的母亲,两者都共同有着母性的光辉,我想顾城的母亲在顾城心目中的地位一定也和卖火柴的女孩的奶奶一样,代表着温暖,代表着安全感。
另外,我要提到我在学校里见习的一点经历,有一个我的带教老师曾开过一场公开课,上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事后,教研组长对她的评价是,优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课间有的孩子在听到小女孩的悲惨经历的时候笑了。
教研组长对我说,笑代表孩子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不能完全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部带有批判性质的童话故事,批判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哪能体会这种批判呢?我笑笑对教研组长说,这个说实话我都不大能体会。
大家都知道顾城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朦胧诗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特殊产物,也就是说朦胧诗对那个时代有一定的批判意义,这一点恰恰与《卖火柴的小女孩》不谋而合。
我在对诗歌的幻想中多次提到黑暗,这和我深深喜欢的一首诗歌——顾城的《一代人》有关,(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有关,将顾城比作盲眼天使后,我又看到他的一篇诗歌《也许,我是盲人》当然这纯是巧合啦,将他比作盲人是因为我在阅读了那一段后,心中产生了海伦凯勒的形象,其中也许有些不恰当,大家随便看看也就算了,不要和我多作计较了。
总之,我一直觉得在顾城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希望在现实中被掩藏,是诗歌像小女孩的火柴那般,诱发出一个又一个纯真的自我,带我们去体会真正的顾城。
所以,请不要计较他有时有些癫狂,在我眼中他是真正的天才,也只有从他的眼中,我体会到更多孩子的欢乐与愁苦……
也所以,请不要对我的文章作太多的苛责,那不过是一种心情,读诗的心情与我自身经历和所学的叠加,对与错,不是很重要的……
引自“爱的人都会痛”——“另类灰姑娘——读顾城诗《我的独木船》”BY爱逛街的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