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黄河中军民之间的感人事迹?

刘邓大军渡黄河中军民之间的感人事迹

第1个回答  2021-03-08
早在1933年2月,南李桥村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李桥支部,为原濮县(今范县)最早建立党支部的村庄之一。最早在南李桥秘密活动,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员的刘培岑(李桥党支部首任支部书记)、刘茂斋(原濮县县委笫一任书记)、刘俊岭(原濮范观抗日基干大队副大队长)组建了李桥党支部。刘鸣九(原国家监察部常务副部长)、刘凤亭(原贵州省顾委秘书长)、吴云恭(黄河支队排长,1938年在长垣战斗中牺牲)刘俊海(八路军某部连长,1943年在湖北枣阳县战斗中牺牲)等都是南李桥人民的优秀代表。

革命战争年代,南李桥村的党组织团结坚强,领导有、力,是一个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战斗堡垒。在党的领导下,村公所、农会、妇救会、青抗先、模范班、儿童团等多种组织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武装民兵,在风雨中锻炼,在斗争中成长。他们完全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组织严明、纪律严格、作风严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成为一支招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党的地方武装。上级党的领导,如王从吾(中纪委原书记)、刘宴春(河南省委原常委)等来濮县检查指导革命工作,其落脚点常常选择在南李桥。有重要会议在南李桥召开时,吃住和安全保卫多有该村负责。1946年9月-1947年4月《冀鲁豫日报》社、冀鲁豫军区《战友报》社就驻在南里桥村。该村还是边币印刷厂的所在地,一度成为濮县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被誉为濮县的“小苏区”。

李桥渡口是南北交通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更有经过长期艰苦斗争考验的人民做保证,被选作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主要渡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