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什么时候说话算正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做妈妈的很辛苦,就这个问题,别人还写了那么多。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

一般9~12月使孩子的学话阶段:这时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

一岁半以前,宝宝主要说的是一两个词,比如宝宝可能会用“帽帽”来表示“我要戴帽子”.这些词不能很好地表达宝宝的意思,而且发音也常不清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岁半以后,宝宝的词汇量明显增加,词类范围明显扩大,可以说多个词组成的句子.虽然这些句子开始时很简单,也谈不上什么句法规则,但毕竟宝宝开始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之后,句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字数也越来越多,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我儿子18个月了才叫爸爸妈妈,之前我们也很担心,可一过18个月,他的小嘴巴就开始说个不停了,而且我们说什么他也学什么,词汇量一下子就多了很多,所以你不用担心的,小孩子说话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说得早一点,有的说得晚一点,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和他多说话,你的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开口说话的,放心好了.

能听懂指令,能准确地叫“爸爸妈妈”,表达“不”,“好”,叫他名字能恰当地答应就问题不大,注意丰富语言环境,鼓励孩子表达,不要老纠正其发育不准等.建议定期看儿保医生.

有的家长说自己小孩一岁半了,还不会讲话,比较着急.我认为小孩一岁半不会讲话并非不正常,孩子的语言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有早说话的,有晚说话的.当然,对这个问题也不能忽视.科学研究说明,一岁以后是孩子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有利的环境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实际上孩子的语言发展是从出生就开始了,会说话之前的语言环境很重要,是为“说”奠定基础的,所以,家长要关注一下语言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

“听”是“说”的先导,对婴儿特别要重视“听”的训练,要坚持让他“多听说话”,进而“爱听说话”,进而“会听说话”,大人要不厌其烦地用良好的语言 *** 他,例如:对婴儿说故事,说儿歌,说玩具,说食品,说人,说事,说景……

对孩子说话时,尽量引起孩子的注意,口形与表情适当夸张一些,特别是想教孩子说的话,要说得慢一些,让孩子注意家长的口形与声音.

创设情景引起孩子说话的需求, *** 孩子运用说话达到目的,例如出现孩子喜爱的玩具或食品,条件是:说出来才能得到.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说出来从而获得.

一岁半的孩子还不会讲话,这并不是属于不正常.造成延迟讲话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遗传的因素,大脑的言语中枢成熟得比较迟,而更多的是幼儿缺乏丰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们必须跟孩子进行积极得语言交流.

做为家长应该经常和宝宝讲话,读故事给他们听,当他们有语言反映的时候要积极地鼓励,并用更好的方法与他们对话,对于他们的动作,表情,姿态要做言语的反应,比如孩子指着奶瓶,你就可以说那是奶瓶,宝宝是不是要喝奶等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讲话的愿望,有条件的话可以让他和比他年龄稍大的孩子言语发展好的孩子在一起游戏,这样一般到两岁左右都能够比较好的说话.

你家宝宝不是很正常吗?

1岁-1岁半

孩子开始说话是在一岁前后.在此之后,只要是孩子自己实际所见所闻所接触的现实世界就是全部.从一岁左右开始,就能一点一点地留下印象了.例如:把积木当作车,说“嘟嘟”地玩,能玩这种比拟游戏就是因为具有了印象能力,能在积

木上重叠车的印象.

要用语言进行交流,就必须在聆听后留下印象,所以,具有印象的世界对语言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1岁半-2岁

这是开始说话的时期,婴儿喜欢给东西取名字.如说“狗狗”(汪汪)“车车”,能把想说的意思表达过去.

词汇增加了几个后,就能说出二个单词的句子了:“有狗狗”“爸爸不在”.这样,其语言的世界急速扩大.

2岁-3岁

知道“漂亮!”“可爱!”等形容词的使用法,并能把一个词汇代用在各种东西上使用.例如把“汪汪”使用于猫,

狮子,布制猴子等,以孩子自己的标准是长有四条腿,长有毛的都是汪汪.

3岁

孩子到了三岁,喜欢反复多次问:“这是什么?”不用说,这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不仅如此,也包含有想和妈妈练

习说话的心理.妈妈如果对自己的话用心回应,孩子就会感到满足,这种满足感,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灵.

另外,孩子这个时期也喜欢反复说话.孩子边预想回答边问,妈妈若如其预想的回答的话,孩子就会具有安心感,这

种安心感可满足孩子的心理.

专家建议:

拥有与孩子共享快乐的愿望和想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你应该集下列四种人的优点于一身:

想交谈,希望理解的人.

能专心听话的人.

用心回答的人.

善于制造快乐场面的人.

和孩子快乐地交流.

婴儿是从希望妈妈懂得他的意思,想从和妈妈交流的想法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妈妈要重视婴儿想把这种想法传达给他

人的心情.不知道和妈妈交流之快乐的孩子,语言的发展往往是迟缓的.

培养语言的要领

不要预先领会孩子的话

一般孩子想表达的意思虽然有各种各样,但很难如表达出来自己所想象的.虽然孩子正努力地想说,但妈妈着急,把

孩子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孩子就会丧失说话的积极性.孩子正在说话时妈妈要边随声附和边注意听,为了使孩子快乐地说话,妈妈要恰到好处地接住孩子的话.

给孩子各种各样的体验

孩子的所见,所闻,所触摸的各种各样的体验均可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妈妈要带孩子去动物园,游乐园,公园玩,和孩子一起上街购物,为孩子读童话和图画书.知识和经验累积越多,语

言就更丰富.知道如何去谈自己实际看到的,感受到的事情并体会其快乐性,求知的好奇心也得到了发展.

和朋友一起充分地玩耍

虽然妈妈对于孩子的什么话都能回应,但朋友就做不到了,如果不把自己的想法很明确恰当地传达给对方,对方是无

法理解的.孩子们一边建立和其他人的朋友关系,一边吸收新的语言和知识.

每个宝宝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宝宝说话晚,有的宝宝说话早.要多和宝宝说话,尽量与她多沟通,她不理你也不怕.比如你给她玩具,叫她吃饭等等.想办法让她回答.如果宝宝想要什么或想做什么,不要马上就给他,可以告诉他这是什么东西,然后再放在他的手上.宝宝在你身边的时候,不论你在做什么,都要和宝宝交流.这个时候宝宝是听得懂一些语句的.有可能这时候孩子只能用动作表示,这时候家长容易马上满足他的要求,这对孩子是不利的,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应当把他要的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

多点鼓励宝宝,哪怕她只说出一个字,也表扬她.鼓励孩子能够发单字的音,比如:爸爸,妈妈,这时候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说话的环境,给他说话的机会.

经常带宝宝和她年龄差不多别的小朋友玩,两个朋友一起比较容易投入.带宝宝接触大自然,让她开阔视野.

家里可以多播放音乐,儿童歌曲给宝宝听,寓娱于乐.

如果宝宝开口说话了,有时口音不是很准,家长也不要模仿宝宝说话,要用正确的话语来纠正宝宝话.

意见建议:

1.抓住注意力,言之有物,从简单短语入手

首先要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物品,这件事情上,然后说名称,使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语.要选择正在做的,或者宝宝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宝宝和奶粉时,就可以说“奶粉”;或者用一个短语“这是奶粉”.为了便于宝宝理解语法规则,要使用简短的句子.

2.重点强化

可以重复或者大声强调想要宝宝学习的词语,比如:“这是奶粉.奶粉,奶粉.”一个词要重复很多遍后,宝宝才能理解并且记忆,最后自己说出这个词.

对宝宝重复相同的话,唱同样的歌,念相同的歌谣,这一切都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然发生,而且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3.帮助宝宝梳理语句

*******“咿咿呀呀”时其实他很想表达,但想说又不会说,可以帮助宝宝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认真听宝宝“说的话”并替他说出所想.除了可以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外,其实这也是一种很积极的回应,能给予宝宝很大的鼓励,让他更想学习.比如当宝宝手指着苹果咿呀时,就可以说:“噢,这是苹果呀.宝宝想吃呀.”

4.语句有所拓展

扩展语句其实是很好的提升宝宝认知的方法.扩展时可以用“描述”,“比较”等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比如可以说:“苹果.红色的苹果.”“比较”可以比较东西的大小,长短,多少.通过这些语言都可以让宝宝了解事物的性质,提升宝宝对事物的认知,增加词汇量.

5.学习规律化

虽然教导宝宝说话可以是随时进行的,并且这样也比较好.但是对于“无聊”的宝宝,用他的空闲时间来进行专门教育,效果也是不错的.每天可以固定一定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边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教他读,发音.这同时和认字结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