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世骇俗的离家出走,他一辈子生活在树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当我们还是少不经事的孩童时,与家人闹过矛盾之后,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怒气之下,或许会产生这样的念头:离家出走。

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如此叫嚣后,往往会被家人温言软语地安抚——当然,也可能会遭致更严厉的斥责、压制。但无论如何,一场不愉快,就像湖面上掷入一颗石子激起的波纹,回荡一阵子后,便归于平静。许多年后,自己回想起来,或许会觉得荒唐好笑:离家出走的想法,实在是孩子气的幼稚行为。

然而,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笔下,有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以与众不同、惊世骇俗的方式离家出走。他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18世纪60年代,意大利一处名为翁布罗萨的地方,有一户贵族之家。主人名叫阿米尼奥·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男爵,膝下有两子一女。其中,长子柯希莫,次子彼乔亚,此时都正值天真烂漫的年龄。

贪玩好动的两兄弟,平日里热衷于冒险:爬上高高的树;在河里逆流而上,从一块礁石跳到另一块上;在海边寻找岩洞……这种种行为,在父亲看来都是不合礼仪的危险之举。

因为调皮,兄弟俩闯下了不少祸事。有一次,他们在楼梯的玉石栏上滑行,结果把每段楼梯两端支柱上的祖先塑像给碰得粉碎。一向重视家谱世系的父亲,平日里把这些塑像视为宝贝!于是,两个孩子实实在在地挨了一顿揍。

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身为贵族,迪·隆多男爵最大的梦想是获得翁布罗萨公爵的爵位,心里盘算的是家谱世系和继承权。他希望两个儿子长大后能娶到公爵家的小姐,使家族地位更上一层。

因此,在教育上,男爵便一心想将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培养得符合贵族风范,平时里严加管教。孩子吃饭时礼仪不合规矩,便会被斥责——就算啃个火鸡,也会被父亲盯着,看切肉和剔骨头的时候是否遵守了宫庭礼节。

日积月累,不肯循规蹈矩遵照说教的长子柯希莫,与父亲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终于,长久累积的矛盾,迎来了爆发的一天。

1767年6月15日中午,男爵一家在别墅的餐室里进餐。几天前,柯希莫又带着弟弟捣乱,在地窖里的一个木桶底部凿了一个洞,故意把里面的蜗牛放出来,爬得到处都是——那是他们的姐姐计划用来做大餐的食材。结果,两个调皮的孩子被揍了一顿,还被关了整整三天。这是几天来家人首次团聚在一起吃饭。

被放出来的柯希莫面对着饭桌上的蜗牛汤,以及蜗牛做的主菜,表示坚决不吃,甚至连蜗牛壳都不愿意碰一下。

看到仍然执拗的儿子,父亲很是恼火,骂了一句:不吃就从饭桌上滚开!

只见柯希莫立刻起身,头也不回地朝花园跑去,迅速地爬上了门前的圣栎树,在那里发泄他的委屈和愤怒,并以此表示抗议,

老爸训斥道:“只要你下来,有你好看的。”

柯希莫竟然回复:“我决不下树!“

家里所有人都觉得,柯希莫这孩子又在耍性子闹脾气,在上面待腻了,就会自己灰溜溜地下来的。

然而,包括他的家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未预料到的是,柯希莫说到做到,特立独行地将誓言践行到底。从他那一天上树之后,直到生命逝去之时,他竟然一辈子都没有再未踏足过大地。

柯希莫,这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人物,是卡尔维诺代表作小说《树上的男爵》的主人公。虽然故事纯属虚构,但卡尔维诺运用精细的笔触书写他那超凡绝伦的想象力,把离经叛道的柯希莫塑造得如此真实,以至于让人觉得,这个离家出走活在树上的人,在历史上曾切切实实地存在过。

有豆瓣网友这样评论:“卡尔维诺的脑回路一定是和普通人不同的。他的文字有魔力,水汽氤氲,烟霞漫天。他是住在树上的人,与凡间有距离,他一开脑洞,就把真实和幻想揉在一起给揉碎了,喂给读者吃。”

卡尔维诺的父亲是植物学家。卡尔维诺年幼之时,便在父亲的引领下,沉浸于大自然的奇妙之中。大学时,卡尔维诺读的又是农学专业,繁花异草,珍树奇木,对于他而言,可谓如数家珍。对大自然的细致了解,使得卡尔维诺描写柯希莫在树上的生存环境时,游刃有余,营造出生动的真实感。柯希莫充分利用森林的生存环境,让人联想起《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因地制宜地开拓荒岛求生存。

对于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来说,树干树枝就是他脚下的路。长得弯弯曲曲的橄榄树,坚韧,是平坦而舒适的大道;到无花果树上,就要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爬上枝繁叶盛的老核桃树,就像钻进楼宇重重的宫殿……

在树上生活的柯希莫,会打猎,将独特的动物皮毛做成衣服,抵御寒冷。他把动物皮囊翻过来,吊在树枝上,晚上就睡在里面。他甚至因地制宜地利用瀑布和树干,做成了水渠,这样便可以洗澡;他还能坐在树上烧烤,同农民换蔬菜水果。甚至连大小便,柯希莫也都以体面而文明的方式进行。他用打来的猎物同犹太书商换书。他还驯服了邻居搬家时因遗忘而未带走的短腿猎犬,取名为佳佳,成为他打猎的好伙伴……

卡尔维诺运用近乎“现实主义”的细节,描述柯希莫在树上的生存状态;用最平常的语调,讲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从尘世中解脱出来,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卡尔维诺开的脑洞,隐隐有着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比如,书中写到拿破仑的军队开始征服之路后,有一队法国轻骑兵来到柯西莫所在的森林中。这支小分队的指挥者名叫巴比庸中尉,是个诗人,信奉“顺从自然”的理念,他那奇葩的指挥风格和隐藏方式,导致:“青苔和地衣在士兵们的制服上生长,有时还长出石南和蕨草;鹪鹩在皮帽顶上筑窝,或者铃兰在上面生长和花;靴子同泥土粘在一起变成了一只结实的蹄子——整个一排人在那里生根。”

全书天马行空,趣味盎然,有着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段落。

看了前面的内容,你或许会觉得,柯希莫这个人物,算得上小说世界中最自私、孤僻的人物之一了。然而实际上,柯希莫却是弃世而不厌世。自从生活在树上之后,他开始接触到以往从未见识过的新天地,反而将自己的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

他越过围墙,到了邻居翁达利瓦侯爵——原本两个家族相互鄙视,彼此不相往来——家的花园,遇到了他的初恋。

他在森林里到处游荡,结识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机会碰上的人,包括烧炭工、锅匠,玻璃工……柯希莫长时间地看他们干活,晚上就下到低低的枝头,看这些人燃起篝火,听他们讲故事。

他到农民翻地、割草的地方去,在树上向他们致以问候,听他们聊农事,聊天气,静静看着农民们怎样耕田播种施肥。然而,以往身为贵族的他从不和农民开口说话,觉得不好意思。他还甘愿充当传话人,为农民们传递消息。

他甚至遇到了人人憎恶、闻风丧胆的强盗贾恩·德依·布鲁基,并且因为共同喜爱书籍而成为朋友。

他狼吞虎咽地阅读各种书籍,学习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同神父高谈阔论种种话题:专制与共和,宗教的真与善,中国的礼仪,里斯本发生的地震,当时的科技进展,艺术上的感觉主义……他甚至和当时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通信,请他们解答自己的疑惑和异议。

渐渐地,他喜欢上能在树上做的每一件事情,并且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许多以前曾很重要的东西,对他不再重要了。”

虽然离群索居,但他与家乡民众命运的联系更加紧密。他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为别人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且乐在其中。

他为人民站岗放哨,协助抵御恶狼群的侵袭。他在树上识破外族人的阴谋,维护翁布罗萨民众的利益。

他对法国大革命掀起的思想巨浪和变革了如指掌,在树上发表演讲,讲述对时局的看法,向人们传播自由、平等、博爱等法国大革命的理念。他鼓动人们对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抗议,反对税收,对抗帝国的军队。

而当拿破仑的军队占领这里,共和国变为帝国、征收更多税时,他又尽其所能保护处于强权之下的人民。

他离世之后,弟弟评价说:“只有像他那样身体力行地去体验,只有像他那样一生到死都坚持我行我素的人,才能给大家做出奉献。”

柯希莫的一生,因他与尘世保持距离,反而对脚下的大地看得更清楚。

在树上,他独自默默体会生命的荣枯和四季流转;他发现了叔叔长久以来深深隐藏、不为人知的一面;他目睹父母的死亡,尽可能履行自己身为人子的职责;他遭遇与恋人的分分合合,体会爱情带来的喜悦、激情,以及忧伤和悲痛。他遭遇冷眼,被视为疯子;他体会荣耀,被当作英雄。他见证了自己曾憧憬的理念,一度那么耀眼夺目,但终归于暗淡,化为灰烬。

树上的时光不曾变慢,依然匆匆流逝,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之中,柯希莫发觉自己在走向死亡之路。生命的弥留之际,他仍不妥协,以惊世而绝决的姿态,彻底告别大地。

他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墓志铭:

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