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制内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6

清朝官制中的内阁在入关前已有雏形,起源于皇太极创设的文馆。内三院,包括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自那时起负责文书起草、诏令撰拟、史书编纂和制度颁布。入关后,内阁名称在顺治十五年正式确立,后来经历多次改名,如康熙九年恢复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和学士职位满汉兼授,大学士仍沿用殿阁名号,内阁起初有四殿二阁,后增减至三殿三阁。


然而,清朝初期的政务决策中心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是一种由满洲亲贵大臣讨论国家大事的制度。会议权力曾非常大,内阁主要负责一般性事务的票拟,而南书房和军机处的设立则进一步削弱了内阁的权力。南书房由清圣祖设立,翰林官可以参与机密,而军机处则在雍正七年成立,原为军事指令机构,后逐渐成为皇帝直接处理政务的核心。军机大臣由皇帝特简或从军机章京晋升,他们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全凭皇帝意志行事,标志着君主集权达到极致。


军机处成立后,内阁的决策权大为削弱,明发和廷寄制度的出现使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受到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乾隆五十六年被废止,南书房则在光绪二十四年被取消,军机处成为真正的决策核心。清朝的内阁,与明朝相比,其宰相权力被大大削弱,实际政务决策权转到了军机处,标志着宰相制度在清朝的彻底消失。


扩展资料

清朝所建立的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包括文京内官,文京外官,武京内官,武京外官等。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