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衄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齿衄的定义 5 齿衄的病因病机 6 齿衄的辨证治疗
      6.1 胃火炽盛
        6.1.1 胃火炽盛型齿衄的症状 6.1.2 证候分析 6.1.3 治法 6.1.4 胃火炽盛型齿衄的方药治疗 6.1.5 饮食疗法
          6.1.5.1 推荐食材 6.1.5.2 推荐食疗方
      6.2 阴虚火旺
        6.2.1 阴虚火旺型齿衄的症状 6.2.2 证候分析 6.2.3 治法 6.2.4 阴虚火旺型齿衄的方药治疗 6.2.5 饮食疗法
          6.2.5.1 推荐食材 6.2.5.2 推荐食疗方
      6.3 脾虚统摄无权
        6.3.1 症状 6.3.2 治法 6.3.3 方药治疗
    7 齿衄患者饮食禁忌 8 关于血证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齿衄的方剂 2 治疗齿衄的穴位 3 治疗齿衄的中成药 4 齿衄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齿衄

1 拼音

chǐ nǜ

2 英文参考

gum bleed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um bleed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gum bleed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齿衄(gum bleeding[1][2])为病名[3]。见《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证治要诀·诸血门》。又名牙齿出血[3]、牙衄(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俗称牙血[4]。血证之一。是指以齿龈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阳明经脉入于齿龈,齿为骨之余,故齿衄主要与胃肠及肾的病变有关[5]。

有的文献把牙宣病亦列入齿衄中[3],如《证治准绳·杂病》:“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

《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

症状名齿衄是指牙龈出血的表现[6]。

4 齿衄的定义

《中医药学名词》(2004):齿衄是指齿龈出血[7]。

《中医药学名词》(2010):齿衄是指以齿龈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中医药学名词》(2013):齿衄是指牙龈出血的表现[6]。

5 齿衄的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

齿衄因胃火上炎,肾虚火旺,上焦风热等因所致。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脉络于上龈,大肠脉络于下龈,皆属阳明。故胃火上炎,或肾虚火旺,皆可引起齿衄。

外伤亦可致齿衄[3]。

有的文献把牙宣病亦列入齿衄中[3]。如《证治准绳·杂病》:“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

6 齿衄的辨证治疗

内科范围的齿衄主要有胃火炽盛、阴虚火旺两种证候[5]。

6.1 胃火炽盛

齿衄·胃火炽盛证(gum bleeding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stomach fire[2])是指胃火炽盛,迫血妄行,以齿龈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齿衄证候[8]。

6.1.1 胃火炽盛型齿衄的症状

患者齿衄血色鲜红,渗血多,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5][3][9]。

6.1.2 证候分析

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络:上龈属足阳明经,下龈属手阳明经,胃火炽盛,循阳明经脉上薰,以致齿龈红肿疼痛。络损血溢则齿龈出血。胃热上蒸故头痛,口臭。热结阳明故大便秘结。苔黄,脉洪数,为阳明热盛之象。[5][9]

6.1.3 治法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5]。

6.1.4 胃火炽盛型齿衄的方药治疗

可选用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治疗[3]。

可用加味清胃散[备注]加味清胃散(《张氏医通》):生地、丹皮、当归、黄连、连翘、犀角、升麻、生甘草合泻心汤[备注]泻心汤(《金匮要略方论》):大黄、黄芩、黄连加减治疗。加味清胃散中,以生地、丹皮、犀角(可用水牛角屑)清热凉血;黄连、连翘清热泻火;当归、甘草养血和中。合用泻心汤以增强其清胃泻火的作用。可酌加白茅根、大蓟、藕节以凉血止血。[5]

6.1.5 饮食疗法 6.1.5.1 推荐食材

齿衄·胃火炽盛证建议食用藕节、生地黄、当归、西瓜、赤豆、绿豆等[9]。

6.1.5.2 推荐食疗方

[9]

1.木耳粥(《鬼遗方》):白木耳30g,粳米100g,大枣6枚。木耳用水浸泡半日,粳米、红枣如常法煮粥,待煮沸后,再人木耳煮成稠粥。

2.荷叶粥(《中国食疗大全》):荷叶1张,粳米50g。粳米加水煮成稀粥,粥熟后以鲜荷叶盖锅上,约10分钟后移去荷叶,即可服用。

3.赤小豆鸭汤(《中国食疗大全》):鸭去内脏洗净,将洗净的赤小豆、茯苓皮、葱、姜放入鸭腹内,加水、料酒、盐,煮熟。

6.2 阴虚火旺

齿衄·阴虚火旺证(gum bleed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2])是指以 *** 亏损,虚火上炎,以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齿衄证候[8]。

6.2.1 阴虚火旺型齿衄的症状

患者齿衄,渗血少,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龈不甚红肿,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5][9][3]。

6.2.2 证候分析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肝肾阴亏,相火上浮,热迫血行,以致齿龈出血,齿摇不坚。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动之象。[5][9]

6.2.3 治法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5]。

6.2.4 阴虚火旺型齿衄的方药治疗

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3]。

可用滋水清肝饮[备注]滋水清肝饮(《医宗已仁篇》):生地黄、山茱萸、茯苓、归身、山药、丹皮、泽泻、白芍、柴胡山栀、酸枣仁合茜根散[备注]茜根散(《景岳全书》):茜草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黄、甘草加减治疗。滋水清肝饮重在补养肝肾,滋阴降火;茜根散重在凉血止血,滋阴养血,故宜合用,随证化裁。[5]

6.2.5 饮食疗法 6.2.5.1 推荐食材

齿衄·阴虚火旺证患者建议食用山药、阿胶、藕节、枸杞子、龟肉、冬虫夏草、生地黄等[9]。

6.2.5.2 推荐食疗方

[9]

1.枸杞莲子汤:枸杞子15g,莲子400g,粳米100g。前两味加水煎取汁,与粳米同煮。温服。

2.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人参10g切薄片,与麦冬、五味子煎汤,代茶饮。

3.枸杞粥(《太平圣惠方》):枸杞子30g,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成粥。

6.3 脾虚统摄无权

有因脾虚统摄无权致齿衄者[3]。

6.3.1 症状

患者口唇色淡,面苍乏神,渗血少而缠绵不已[3]。

6.3.2 治法

补脾、益气、摄血[3]。

6.3.3 方药治疗

可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治疗[3]。

7 齿衄患者饮食禁忌

齿衄患者禁忌大寒大热的食物,如葱、蒜、辣椒、生鱼蟹等,慎啤酒及各种冷饮[10]。

8 关于血证

血证(blood disease[7]、blood syndrome[2])为病证名[11]。见清·唐容川著《血证论》。是出血性疾病的统称[2][7]。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12]。如吐血、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妇科经带胎产出血等[11]。其中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证为内科所常见。

血证可由外感、内伤的多种原因引起,而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火热薰灼及气虚不摄两大类。在火热之中有实火、虚火之分,在气虚之中有气虚及气损及阳之别。证候的虚实方面,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属虚证。治疗血证主要应掌握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基本原则。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各种血证应酌情配伍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12]

现中医临床也有将血液系统疾病作血证专科者[11]。

详见血证条。

9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