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有尊严地活着?”这是一位妈妈心底的声音。
刘妈妈有一个12岁的儿子,本该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时光,但因为儿子的高位截瘫,家里一切都变了。
儿子在2岁时,由于血肿压迫脊髓 导致高位截瘫, 从此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只能依靠父母照顾起居。
孩子还小的时候,刘妈妈照顾起来比较方便,但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并进入学校学习, 解决儿子的大小便就成了难题。
因为大小便不能自理,儿子是穿着尿不湿长大的,上学后刘妈妈也只能 硬着头皮趁下课10分钟来学校给儿子换尿不湿。 每到这个时刻,就是刘妈妈和儿子最心酸的时候。
因为课间十分钟太短,刘妈妈来不及带儿子去其他地方,只能在班级内的课桌上。可班级里还有 很多女生 ,虽然她们都 自觉回避, 男生也会帮助刘妈妈,但这一切对大脑清晰的儿子来说,是需要很强大的心理才能接受的。
刘妈妈在班级给儿子换纸尿裤的事,很快被更多人知道,有人送来了理解和帮助,但却有人认为儿子需要隐私,班级内的其他同学也需要尊重,刘妈妈虽然爱儿子, 但这样的做法还是难以令人接受。
面对质疑,刘妈妈说出了那句藏在心底的话:谁不想有尊严地活着?
刘妈妈在教室里利用课间给儿子换纸尿裤,是跟老师沟通后最好的方法了,有网友质疑:就不能去卫生间或其他地方换吗?当然能,但现实不允许!
儿子已经12岁,不再是怀里的小孩子了,背着或抱着儿子去更隐蔽的地方换纸尿裤,对刘妈妈的体力来说是一项挑战。 二来课间只有10分钟 ,遇上老师拖堂时间可能更短,只有在教室里换纸尿裤才是最快最方便的。
命运的不公和身体上的残缺,都没有让这对母子屈服,偏偏世人的冷漠和不理解差点击倒这对坚强的母子。
刘妈妈何尝不想给儿子留足面子、何尝不想照顾其他女生的感受,可她的能力做不到。
其实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完全可以解决刘妈妈和儿子的难题。
例如在教室内 设置一个较为隐蔽的空间 ,方便刘妈妈给儿子换纸尿裤;也可以用屏风、窗帘作为遮挡;或者 定制一个带轮子的桌子 ,方便刘妈妈带儿子去卫生间……
总之,这些简单又温暖的方式不会花费太多人力财力,但足以给刘妈妈和儿子足够的尊严和保护。
不少网友认为,刘妈妈和儿子这种情况应该去专门为他们打造的“特殊学校”,这不失为一种选择, 但特殊学校并不是“特殊孩子”永远的避风港。
从某种意义上讲,特殊学校就是为了把有缺陷的儿童和正常儿童区分开来,在特殊学校中,特殊孩子们能得到比正常学校更好的照顾,但他们却失去了体验正常人生活、学习和掌握生存技能的权利 ,反而对他们的独立生活更不利。
即便特殊学校能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但收费上却不是所有家庭能承受得起的。说到底,特殊学校给这些人提供了舒适圈, 但也把他们与整个 社会 隔离开了。
对于特殊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所需要的除了帮助,更多的是能和其他孩子得到同样的对待,有平等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如果这些特殊的孩子被正常学校拒接,又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进入特殊学校,就会面临受人轻视、被 社会 淘汰的结果, 这不仅是一个孩子和家庭的不幸,也是 社会 的悲哀。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已经享受到了生命和 社会 中最好的一切,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应该对弱势群体伸出援手,即便没有能力,也该给他们一份理解和尊重。
【今日互动】
你如何看待“弱势群体”在现实 社会 中的处境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