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传统技艺数量最多,这意味着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27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八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确定了包括龙形拳、龙船领头制作技艺、素馨花艺、越秀山小故事、粤语相声、广府传统婚嫁习俗、烧麦、广东肠粉、盆菜、白切鸡、艇仔粥、竹升面等在内的48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这批名录中,传统技艺类项目数量最多,共有25项,传统美术类有7项,传统体育、游乐与杂技类有4项,民俗类有4项,民间文学类有3项,传统舞蹈类有2项,传统医药类有2项,曲艺类有1项。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表示,广州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利用和管理,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水平,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亮点颇多,项目总数和新入选项目数量均为历年之最,新入选项目有42个,扩展项目有6个。项目类别齐全,除了传统戏剧类和音乐类外,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中的八大类,相比过去,形成了更加完整的项目名录。此外,名录覆盖面广,所有11个区均有项目入选,其中越秀区有7项,荔湾区与增城区各有6项,海珠区与黄埔区各有5项,其他区均有项目入选。
在项目质量上,名录成效显著,体现了国家战略服务的更加突出、岭南文化特色的更加鲜明、濒临灭绝项目的文物保护与传承、以及大众实践项目的广泛认可等优势。例如,熊氏易筋经、龙形拳、太极等中华武术,广东醒狮,龙船领头、虎尾制作技艺,都是建设深莞惠人文湾区的重要媒介。这些项目的扩展,突显了深莞惠三地同宗同源的文化联系。剪纸、竹编、龙舞等项目则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岭南文化特色方面,素馨花艺、越秀山小故事、粤语相声、广钟、通草画、夏桑菊等与广州城市形象紧密相关,将作为典型的城市文化符号。例如,素馨花艺主要流传于广州市海珠区,是为了纪念南汉时期宫女素馨而引发的岭南民间故事,已有千年历史,在《广东新语》和《广群芳谱》等古籍中有所记载。越秀山小故事则以广州市越秀山和周边风景为背景,包括越秀山本身的传说、古百越族和南越国的故事、鸦片战争的故事、红色故事以及与当地风土人情相关的特色故事等五类。
本次名录也有助于许多濒临灭绝项目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如广府传统婚嫁习俗,充分展示了人们对美满婚姻生活的追求,是流行于广府地区并具有独特广府特色的重要人生风俗之一,以大妗姐为特色。广府酒席习俗则再次展现了广东菜师傅礼仪知识的源远流长。什么是“广东菜师傅”?它是指酒店的师傅根据酒席主题设计菜品,包括红白事酒席(如婚丧喜庆、生日祝寿等)、商务主题酒席(如商务洽谈、人际交往等)、庆典主题酒席(如行帮聚会、神诞、节日等)等不同主题。
此外,许多大众实践项目也获得了广泛认可,其中饮食项目是最多的推荐项目。烧麦、广东肠粉、盆菜、白切鸡、艇仔粥、竹升面、牛杂汤、广式甜品、绿豆糕等项目成为“食在广州”的最佳诠释,也是活跃市场交易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饮食项目,将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关注饮食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