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如题所述

1、共情

共情其实是心理学里面,常用的一种咨询技术,指我们要耐心的让孩子把话说完,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 当他跟你倾诉学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自己遇到的学习压力时,我们让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尝试去理解孩子的压力。 很多家长可能会问我,怎么去理解?理解,其实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确实学习压力很大,睡觉都可能被影响。理解就是去思考问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扰。那这样的理解,可以引发孩子更多倾诉。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肢体语言,拥抱、眼神等,可以看着孩子说:没关系,妈妈在听,妈妈在听。或者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可以把自己这种焦急的情绪告诉孩子:“妈妈很担心你现在的情况,也很着急,那妈妈该怎么做呢?你觉得怎么做可以帮到你呢?” 这种表达会让孩子觉得你真的理解他,想要帮助他,但是现阶段你不知道怎么样做最好。其实这已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慰孩子的作用,而且也表达了你的真诚。这样就是说,共情是建立在平等的尊重的基础上。

2、不比较式沟通 

要切忌拿你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面对困境和人际交往时,处理的手段是不同的。你不能要求他们像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一样去处理问题,有的孩子确实比较内向,面对人际关系,总是手足无措。 拒绝比较的具体方式,可以参照第一步,先去共情孩子,看一看孩子的处境是怎样的,然后去学习当别的孩子遇到这类问题时,如何处理,这样会避免比较,也会让孩子学会去观察其他孩子的处理。我们可以慢慢鼓励,要对自己有信心,去挖掘孩子好的一面,鼓励孩子。

3、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首先,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非常勇于反抗,一个女孩打败了三个孩子。但是最让孩子伤心的是,父母到学校后,先是跟对方的家长道歉,然后拉着她向老师和全班同学道歉。这件事沉重地打击了孩子,即使过了很多年,依旧为此痛苦。其实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沟通中,父母有很多机会正确的引导孩子。 有的时候,面对孩子的倾诉,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你让着他点,不要理他,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种引导不能算完全错误,但是会让孩子觉得我跟你寻求帮助,但你让我去跟困难妥协,所以如果没有办法正确引导孩子时,孩子也会拒绝跟你沟通和分享他的问题。 我们在引导的时候应该是积极的,让孩子去处理,而不是去逃避退让或者讨好,然后引导孩子正向的去解决问题。

 

4、帮助孩子,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理解,再引导,避免孩子讨好和退让。那如果问题没有解决,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会支持你,帮助你,或者询问孩子能为你做什么? 其实就算是青春期的孩子,看似是长大了,但是在面对很多压力和困难上,人际和学习问题,依旧不能很好地处理。父母除了引导,也可以提供切实的帮助。家长也要避免一些固化的想法,比如:这是孩子之间的事情,大人插手不太好。孩子嘛,能欺负到什么程度。这些想法很可能让我们忽略孩子学校生活的重要环节,包括暴力。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主动去帮助孩子,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无助。 如果孩子在最无助的时候,你没能提供切实的帮助,那么你就很难再去跟孩子沟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8

1、沟通时家长与孩子应该处于平等地位。

很多家长在沟通时总是高高在上,拿着找孩子毛病的姿态与批评指正的角度,这样孩子会感到很害怕与压力,往往效果很差。孩子点头同意只不过是迫于压力的应付。事实上,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起朋友的关系,平等互助。

2、沟通时应该切身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

孩子担心什么,最关心什么,最抵触什么,如果别人这样对自己说话,自己能不能接受,怎样的态度最容易接受与理解等等,这些都应该思考,都是换位思考的内容。没有换位思考,就没有沟通的撼动力量。

3、沟通中要使用和蔼的语气与平和的态度。

语气要委婉,不要激动,不要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表现在脸上,事实上,你越是不委婉孩子越不喜欢,沟通越来越少,越觉得有代沟。娓娓道来比大呼小叫更有亲和力与说服力。

4、沟通时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切入点。

可以以周边人的例子入手,也可以以一个故事入手,总之孩子要喜欢,不能反感,否则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根本就不听,甚至会适得其反。

5、根据沟通的目的设定沟通的相关细节。

明确沟通目的,才会选择合适的聊天题材切入,并且找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不要拿大道理指导孩子,他们根本体会不到,也不会思考。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嘚。

第2个回答  2024-03-12
1、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2、回答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孩子都是具有好奇心的,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他们细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如果家长随意对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黄,那么你可能扼杀了孩子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认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运用生搬硬套理论解说或成人化口语,尽量采用拟人化或童话式的方法给孩子讲解,符合孩子“泛灵”的特点。
3、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也许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因此,当你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你的语言。
4、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5、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