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1: 怎么理解“举手之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有个同事最近要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作为与会代表,Ta需要发声。怎么发、发什么,成为困扰Ta的一大难题。早在一个多星期之前,就打电话向我求救。

    今日,会议报告初稿一到手,就迫不及待的找到我,发给我两版初稿, 让我结合着给拔拔高、归归位。我自然是一番客气,感谢抬爱。

    对于怎么改,起先是没有规划的。但搜索了相同会议形式的话术之后,很快明确了落脚点。既然来自于基层,那就把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声音发出、发好就行。

    发言稿里有一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我们的“口头禅”,在什么领域发挥?怎么发挥?我把这一抽象的“作用”落实落细,落在了发挥的平台上,落在了聆听的对象上。再回过头看通篇发言稿,至少自己满意了。

    其实对我而言,这就是举手之劳。但你怎么理解呢?

    即便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改动,也耗时50分钟了。这是文章结构、内容调整中的一个“小手术”。纠结于时间,必然时间已耗;纠结于结果,未曾辜负同事的信任;纠结于过程,把最近关于语言描述方面的学习用在了过去人们认为“假大空”的发言报告之中。

    个人能力深浅无从鉴别,但阅读、思考,践行这条道路,什么时候开始走,都不会走偏。“举手之劳”,“劳”于平日之功。或许,内心的满足就是“举手之劳”背后的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