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渔歌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1. 关于渔歌诗句
关于渔歌诗句 1.描写渔歌的诗句
《夜闻渔歌》

年代: 宋 作者: 张镃

非竹非丝响裂空,高歌三唱出渔篷。

清豀激越犹如许,想见湘波欸乃中。

《闻西浦渔歌作》

年代: 宋 作者: 曾跃鳞

西浦鸣榔下钓矶,歌声欸乃送斜晖。

扣舷互答惊鸥梦,拍手难呼看鹭飞。

山接素琴仙子过,洲连青草使君归。

海天空阔家长在,一任芦花雪点衣。

《好溪渔歌》

年代: 明 作者: 蒲庵禅师

少微山下万松青,铁笛携将过水亭。

吟得竹枝新有谱,秋风吹与老龙听。

《渔歌》

年代: 明 作者: 周楷

幽思茫茫看江水,何处渔歌江上起。

一叠凄清愁未终,几声断续肠相似。

南天归雁亦悲鸣,不到潇湘无此情。
2.描写“渔歌”的诗句有哪些
1、非竹非丝响裂空,高歌三唱出渔篷。

——《夜闻渔歌》 2、西浦鸣榔下钓矶,歌声欸乃送斜晖。——《闻西浦渔歌作》 3、少微山下万松青,铁笛携将过水亭。

——《好溪渔歌》 4、幽思茫茫看江水,何处渔歌江上起。——《渔歌》 5、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 1、《夜闻渔歌》 年代: 宋 作者: 张镃 非竹非丝响裂空,高歌三唱出渔篷。 清豀激越犹如许,想见湘波欸乃中。

2、《闻西浦渔歌作》 年代: 宋 作者: 曾跃鳞 西浦鸣榔下钓矶,歌声欸乃送斜晖。 扣舷互答惊鸥梦,拍手难呼看鹭飞。

山接素琴仙子过,洲连青草使君归。 海天空阔家长在,一任芦花雪点衣。

3、《好溪渔歌》 年代: 明 作者: 蒲庵禅师 少微山下万松青,铁笛携将过水亭。 吟得竹枝新有谱,秋风吹与老龙听。

4、《渔歌》 年代: 明 作者: 周楷 幽思茫茫看江水,何处渔歌江上起。 一叠凄清愁未终,几声断续肠相似。

南天归雁亦悲鸣,不到潇湘无此情。 5、《酬张少府》 作者:王维 朝代:唐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3.描写渔歌的诗句
《夜闻渔歌》年代: 宋 作者: 张镃非竹非丝响裂空,高歌三唱出渔篷。

清豀激越犹如许,想见湘波欸乃中。《闻西浦渔歌作》年代: 宋 作者: 曾跃鳞西浦鸣榔下钓矶,歌声欸乃送斜晖。

扣舷互答惊鸥梦,拍手难呼看鹭飞。山接素琴仙子过,洲连青草使君归。

海天空阔家长在,一任芦花雪点衣。《好溪渔歌》年代: 明 作者: 蒲庵禅师少微山下万松青,铁笛携将过水亭。

吟得竹枝新有谱,秋风吹与老龙听。《渔歌》年代: 明 作者: 周楷幽思茫茫看江水,何处渔歌江上起。

一叠凄清愁未终,几声断续肠相似。南天归雁亦悲鸣,不到潇湘无此情。
4.含有渔歌意象的古诗有哪些
鉴赏古诗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形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形象来表达。总结这些规律,对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种总结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二是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下面是笔者做的整理。

各种常见形象(一)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各种常见形象(二)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1、月。

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2、柳。

“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

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

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

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子规、杜鹃、鹧鸪。

、思念故国之情。表达思乡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

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春。

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8、秋。

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日暮(黄昏)、残照、残月、落花、残叶、秋风(霜风、晓风)秋雨、风絮、浮萍、羌笛表示 哀愁、感伤之情。例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孟浩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 兽。

《醉花阴》(李清照)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10、朝阳、红花 春风、花香 柔桑、细草 黄犊人们喜爱的鸟表示喜悦赞美之情。

例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晴空一鹤排 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11、自然宁静的景物,朴实真挚的农夫,怡然自乐的农家生活,和尚、道士,其他隐者。表示淡泊名利渴望归隐之情。

例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张志和)还有《山居秋暝》(王维)《题李凝幽居》(贾岛)等诗12、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1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1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5、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16、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17、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8、桃花:象征美人。 19兰:高洁 20、牡丹:富贵 美好 21、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 位 花草类:(1)菊:隐逸 高洁 脱俗(2)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 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4)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5)竹:气节 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 美好(3)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9)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 (1)子规:悲惨 凄恻(2)鱼:自由 。
5.关于描写渔民生活的诗句
(1)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2)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3)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江口, 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 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 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 春风动草衣 剩下的是一些零散的诗句,和渔民的生活有关的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灭影从渔钓。

泽渥资投分。 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希望对你有帮助。
6.描写渔民的诗句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和渔民的生活有关的诗句: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灭影从渔钓.泽渥资投分.

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7.有关太湖文化的诗词渔歌或田园生活的古诗词
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梦魂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王昌龄:(约698-756),唐京兆长安(今属陕西省)人。字少伯,开元进士,曾任江宁丞。为盛唐边塞诗派著名诗人。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题 太 湖

天帝何时遣六丁,凿开混沌见双青。

湖通南北澄冰鉴,山断东西列画屏。

掩雨龙归霄汉暝,网鱼船过水云腥。

乘风欲往终吾老,角里先生在洞庭。

杨基:(1326-1378后)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山西按察使。兼工书画,与张羽、高启、徐贲称明初“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泛 太 湖

野坫投荒三四间,渡头齐放打鱼船。

数声鸿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吴昌硕:(1844-1927)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名缶庐、苦铁,十七岁以字行,浙江省安吉县人。清末任江苏安东(今江苏涟水)县令一月,后寓上海,为我国近代艺术大师。工诗、书法和国画,擅写石鼓文,尤精金石篆刻。三十岁始作画,以写意花卉、蔬菜为主,山水、人物亦偶为之,他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曾创立杭州西泠印社,出任第一任社长。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

太湖孝子鱼传说

古时候的一个冬天,天气十分寒冷,连太湖也冰封了,不少渔船被冻在太湖里不能移动了。

有一只渔船,住着母子两个人。由于接连几天冰不化,船不能动,船上一点吃的也没了。母亲躺在船上卧病不起,实在饿了,就叫儿子抓条鱼吃,填填肚子。儿子看看冰冻的太湖和生病的母亲,就咬咬牙脱下身上的衣裳,破冰下水捉鱼。在湖里摸了很长时间,全身冻得发紫,好不容易捉到一条鱼。他爬上船穿好衣服,正要杀鱼,只见这条鱼双眼流泪,像是在哀求放了它。

儿子看看生病的娘,母亲又病又饿,等着给烧点鱼汤喝喝,再看看双眼流泪的鱼,看看实在下不了手。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个办法,他自说自话拿起菜刀,把鱼剖成两半,一半是留着五脏六肺的,一半光是肉。他把有内脏的一半,放进湖里,对它说:“鱼呀鱼,你有五脏六肺,回到水里去寻活路吧!借你的半身,我要去救救娘亲的命,请你原谅我。”奇怪,那半片鱼,好像通了人性。一会儿,摇头摆尾地游了开去。小伙子很高兴。连忙把另一半烧了汤,端给娘吃了。娘喝了鱼汤,肚子也不饿了,病也渐渐地好了。娘也乐,儿也乐。

过了几个月,渔民们发现太湖里多了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鱼,它宽如手掌,但只有半个脑袋一只眼睛,没有椎骨肋刺,浑身透明,可以看见五脏。更稀奇的是,鱼身的一面只有一层簿皮,另一面却是雪白的肉,---这叫啥鱼呀?后来渔民听到这母子俩讲的故事,深受感动,恍然大悟,就把这种鱼叫作“孝子鱼”。直到今天,太湖里还有这种鱼!

太湖春晓

游完梅园上太湖,满目清翠满眼波,心旷神怡好去处,乾隆也曾六停步!

明月初尝碧螺春,

西山梅海艳若云;

轻歌曼舞恍若梦,

吴侬软语添温馨。

浮生半日轻松过,

碧水云天一身轻。

太湖晚唱

乌 篷 唉 乃 太 湖 东,

向 晚 青 葭 向 晚 风。

一 曲 菱 歌 春 水 上,

碧 波 如 酒 夕 阳 红。

七绝·吟太湖

碧水天连向太湖,几家灯火棹船孤。

清波盘古多情泪,万种嫣柔品道吴。
8.渔歌仔中哪些诗句能让我们体会到春季江南水乡的美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句让我们体会到江南水乡之美。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诗人用过此调。

《渔歌子》,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

此词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