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巜宿武陵即事》创作地考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此诗录入《孟浩然全集》题目是《宿武陵即事》,并注:“武陵”,一作“武阳” ;诗题一作“宿武阳川”,又作“宿武阳即事”。此诗录入《全唐诗》题目是《宿武阳即事》,全诗校:“阳,一作陵。”又曰:“一作宿武阳川。” 因此,对这首诗题目中显示的写作地点的解读历来有分歧(有四川武阳说、浙江武义说,此处不一一赘述)。柯宝成编著的《孟浩然全集〔汇编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3年3月第1版),认为该诗写作地点为湖南常德县(唐时称武陵)。

    《孟浩然全集》中还有一篇写武陵的五言律诗《武陵泛舟》:“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这两首诗可以互证:时间、地点、景物比较吻合,应该是同一时段和地域的作品。《宿武陵即事》写诗人初到武陵、夜泊江岸的情景;《武陵泛舟》写白天游武陵川的情景,有研究者认为这是描写诗人乘船进入桃花源的情景。而这两首诗中的“鸡鸣、秦馀、花林、幽源”等均为《桃花源记》文中所描写之景。所以,宜宾市南溪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曹仁红女士认为无论诗歌题目中是“武陵”还是“武阳”,《宿武陵即事》的写作地点都是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篇交代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武陵”,即“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桃花源记》注)。

      这样理解,才能与本诗所写内容和情感相符;也与诗人的人生行旅足迹相符(据《孟浩然大辞典》所述,孟浩然一生足迹,曾三至湖湘(即今湖南)。其中第二次是因为寻访友人袁瓘。有孟浩然研究者从他与袁瓘交往的诗作推测,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在第二次游湖湘访友不遇夜宿武陵而作);更与诗人喜爱并继承陶渊明“桃花源”式的超然理想的精神追求相符。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孟浩然研究专家陈贻焮先生选编的《孟浩然诗选》(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将此诗题目定为《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宿武陵即事》诗原文如下:“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武陵,今湖南常德县。相传晋代武陵渔人偶然误入的世外源即在境内(见陶渊明《桃花源记》)。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的意思。“川暗”二句说天黑时船刚刚靠岸。川,河流。泊,停船靠岸。“岭猿”句说岭上猿猴啼叫,互相呼应。“潭影”句说清潭映着暮天倒影,象是空的一样。“就枕”二句说躺下睡觉时,还听见夜出捕鱼的人扣舷而歌。暗切《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扣,敲击。舷,船边。“鸡鸣”二句意谓天明才发现已经到了武陵。《桃花源记》载秦人入桃花源避乱,遂与外间隔绝;晋武陵渔人偶然误入,见到其后代,他们生活古朴,风俗淳厚,不知秦以后的事。下句用这典故,说武陵这地方人物古朴,俨然是世外桃源。

        孟浩然于开元十六年(728)以前曾去过一次武陵。这首诗写他初抵该地时的感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