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师兄我打坐吐纳的时候感觉气息时有时无,而且始终无空明的痕迹,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1-13
因为你妄想多,空明亦是妄想!!!
下面给你介绍个故事。
(承禅宗正脉虚云长老讲)  各位初发心的人,要知人身难得,生死事大。我们得了一人身,更要知道佛法难闻,善知识不易值遇,今天诸位亲到宝山,要借此良机努力用功,不要空手而归。宗门(指禅宗)下一法,我已讲过,是世尊拈花示众,一代一代的从根本上传流下来的。  所以阿难尊者,虽是佛的弟弟,又随侍佛出家,而他在世尊前,未能大彻大悟,待佛灭后,诸大师兄弟不准他参加集会。迦叶尊者曰:“你未得世尊心印,请倒却门前刹竿着!”阿难当下大悟。迦叶尊者乃将如来心印付之,是为西天第二祖;历代相承,至马鸣、龙树尊者后,天台北齐老人,观其中观论,发明心地,而有天台宗。这时宗门下特别大兴,后来天台衰落,至韶国师由高丽翻译归来,再行兴起。达磨祖师是西天二十八祖,传来东土,是为第一祖。自此传至五祖,大开心灯,六祖下开悟四十三人;再由思师、让祖至马祖,出善知识八十三人,正法大兴,国王大臣莫不尊敬。  是以如来说法虽多,尤以宗下(指禅宗)独胜。  虚云和尚中年时法相  宗门(指禅宗)下源远流长,天神归依,龙虎归降,八仙会上的吕洞宾,别号纯阳,京川人,唐末三举不第,无心归家,偶于长安酒肆,遇锺离权,授以延命之术。洞宾依法修行,后来乃飞腾自在,云游天下。一日至庐山海会寺,在钟楼壁上书四句偈云:“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  值黄龙击鼓升座,吕遂随众入堂听法。黄龙曰:“今日有人窃法,老僧不说!”洞宾出而礼拜。问曰:“请问和尚: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黄龙骂曰:“这守尸鬼!”洞宾曰:“争奈囊中自有长生不死药。”  黄龙曰:“饶经八万劫,未免落空亡。”  洞宾忘了“对境无心莫问禅”的功夫,大发瞋心,飞剑斩黄龙。黄龙以手一指,其剑落地,不能取得。洞宾礼拜悔过,请问佛法。  黄龙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洞宾于言下顿契玄旨,乃述偈忏曰:  “弃却瓢囊击碎琴,从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  此是仙人归依三宝,求入伽蓝为护法的一例。道教在洞宾之手亦大兴起来,为北五祖;紫阳真人,又是阅祖英集,而明心地的南五祖;故此道教亦是为佛教宗门(指禅宗)所续启。  孔子之道传至孟子失传,直至宋朝周濂溪先生从宗门发明心地,程子、张子、朱子等,皆从事佛法,故宗门(指禅宗)有助儒道一切之机,现在很多人把宗门(指禅宗)这一法轻视,甚至加以毁谤,这真是造无间业。你我今天有此良缘,遇期胜因,要生大欢喜,发大誓愿,人人做到龙天归依,使正法永昌,切莫视为儿戏,好好精进用功!追问

谢师兄,,我着相了

请问息不能随意而熄,而发,没提气,总有到膻中无寸进之感,是为什么呢

追答

你坐下去就不要想息,想南么阿弥陀佛就好了。

第2个回答  2014-01-13
因为打坐是会这样的,就快断了气息了,完全断了气息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亲见空明了。空明后才升起智慧的。放心修吧!追问

还没到那个高深层次,吐纳的时候感觉清凉的气息慢慢下沉,过了肚脐好像泥牛如海,不知到哪里去了,入定了之后感觉有不规则的清凉气息慢慢升腾,到了膻中就散了,这都是为什么呢?请师兄解惑

追答

首先清凉的气是从哪里开始来的才慢慢下沉(是口鼻中吸来的还是头顶入来的)?还有不规则的凉气慢慢升腾,这气是从哪里开始来的?是平时生活中就有还是入定后才有的?

追问

感觉气是从喉管之后慢慢下沉,,入定后随着吐纳气息会升腾

请您解惑,我发现我凌乱了

追答

建议可以连续三天按摩‘关元’和‘会阴’,每次感到小腹到胸口有热感为好。若见效只说明意念太强的作用,以后注意要‘跟随’,而不要‘引领’。若不见效说明是意念的位置问题,最好改成体会鼻前的呼吸,如此会有更深的定力。希望能帮到你!

追问

好,,我试试看

追答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
--------摘自达摩《洗髓经》
上段话就说明了,元气是不要引领,要顺其自然,象山上的水一样,有高度的压力就会流下来,流到需要填平的坑里。哪里需要哪里去,这是自然的现象。

追问

那岂不是让它自来处来,向去处去??师兄,为什么我能感觉到气息的流动,却隐隐觉得我还未得其门而入呢?我现在所有丹田之气大概有一指粗细,一寸长短,感觉。

追答

我们都知道,打坐就是为了让身体安定下来.前辈说过"身似菩提树"这就是打坐的要领,既然要求身如树,那就是安定的意思.而下一步要做的是"心如明镜台"那就是空明的心.因为要做到心如镜,那就是心首先要安定,从而知道不安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所以心安定就是智慧出生的前因.从而达到心如镜,也就是心不随外在环境改变而被外在环境牵着鼻子走.这就是修身与修心的目的.

追问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观音密咒——

唵——嘛——呢——叭——咪——哞。

师兄,,我从性命圭旨上看得,这本书,可以借鉴吗?

追答

身体的安定就会产生身体的敏感,所以会有气感。继续修下去会有更细微的体感。心的安定会产生对精神(注意不是神经)上的敏感,所以会感知自心的变化,继续修下去会有更深细的觉察。这些方法不需要谁来教,而自己能解决,就像一件事物当你不了解透的情况下就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一但完全了解了,不需要谁教,自己就有方法面对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盲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才会进步。每个人都不一样,应该从自身、自心上下功夫找到自己需要的。其他人的见解都要通过证实才是可取的。
至于观音密咒,我没有修过,没办法给你意见。但有一点我清楚,只要修到三昧,修什么都会有所成就。若只是执着在对身体的气感上不放开,就会象在水底的人抓住一颗树根不放,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而已。

追问

身——心——意。。谢谢师兄,,您qq多少,我加您好友吧

追答

到这个群来吧348799172

追问

好的

第3个回答  2014-01-12
你小说看多了 打坐可以但别太沉迷了追问

嗯,,我会注意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