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和人类

求关于“自然和人类”这一主题的具体事例!就是比如:由于人类的什么破坏行为导致了什么事情/后果,也可以是正面的!注意:要具体的事情,可以是一个新闻!

第1个回答  2013-11-29
一、 人类文化的本性是反自然
  
  人类创造文化,主要是以劳动的方式改变自然以谋求自己的生存。恩格斯著《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阐述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思想,揭示了人类起源的本质。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人类以劳动改变自然,这是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是人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劳动实现对自然界的作用,引起自然界的变化,改变自然界的面貌。它从发明、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开始。石器作为人类最早的工具,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一个“中介物”,它同科学一样是人类用来同自然作斗争的工具。人类用它来实现对自然的作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它不是“自然”而是“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它是人类用来改造自然的手段,具有“反自然”的性质。人类技术工具从石器,到青铜和铁器,到现代机器系统,它的每一次重大发明、进步和发展,都表现人类智慧和人类力量的发展,表示人类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是人类改造自然,在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文化价值的过程,表示人类“反自然”的胜利。�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指出:“文化是为反抗自然而被创造出来的;文化和自然有冲突的一面。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生态学’的希腊语词根oikos的含义就是住所)。从斗争走向适应——这就是当生物学从早期的达尔文主义,发展为成熟的进化生态科学时所实现的重要的范式转型。一种成熟的伦理学也要实现类似的范式转型。一种冲突的伦理——人作为掠夺自然资源的征服者——必须转变成一种互补的伦理:人应以满意和感激的心情栖息于大自然中。” [6]451
  我们赞同罗尔斯顿的看法,文化是为反抗自然而被创造出来的。人类思想和行动的发展不断加强这种性质。在思想上,人们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处于主宰、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地位;在行动上,通过发展生产力征服和改造自然。《辞海》对生产力的定义是:“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发明越来越强有力的技术工具,提高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是说,人类文化从思想到行动都具有“反自然”的性质。�
  文化“反自然”的具体表现是:第一,人们只承认自己的生存,忽视自然界的生存,常常以损害自然界生存的方式谋求自己的生存。第二,只承认人类对策,不承认自然对策。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认为,人类的对策是“从自然界取得最大量的物质”,自然的对策是“力求最大的保护”。这两者是有矛盾的。在实施人对自然的对策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以破坏自然的对策为代价。第三,只承认社会物质生产,不承认自然物质生产;常常以损害自然物质生产的方式进行社会物质生产。第四,只承认文化价值,不承认自然价值;常常以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创造文化价值。人类实施自己的对策,不断加强对自然的索取、掠夺和滥用,造成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
  因此,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人从自然界产生出来,人与自然形成对立统一关系。为了生活和生存人类创造、发明的使用工具,它不断增强人的力量。工具是帮助人类对抗自然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工具的不断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在工业文化的发展中乃至成为巨大的地质作用力,改变了整个地球的面貌,创造了人类学的地球,使地球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人类纪”时代。
  
  二、 人类文明是对抗自然的过程
  
  人类文明在对抗自然的过程中发展。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远古的史前时期,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面对强大的自然力,人类的生活非常艰难。这是自然力占统治地位、人类臣服自然的时代,产生崇拜和敬畏自然的观念。人们崇拜自然界的自发力量,奉行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信仰。但同时,人们以神话的形式借助想象去征服自然力,并在许多神话传说中创造了一系列征服自然的英雄,如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尝百草、王亥驯百兽、大禹治水等。他们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
  古代社会,一万年前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时代。青铜器和铁器取代石器成为主要工具,开发土地资源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它比采集和狩猎有更高的效率,为人类提供更丰富、更经常和可靠的食物。这是人类对抗自然的第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那时社会物质生产主要依靠自然力,自然条件(土地、气候和水源等)对农业和畜牧业有重大影响。这种力量又异常强大,产生了“天命论”和最早的环境决定论思想。�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工业革命和世界工业化的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机器系统、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为人类征服自然提供巨大力量,人类对自然的斗争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现代化的生活,并在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统治自然的思想。�
  人类文明在对抗自然中发展,在人类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史前文明时期的过度狩猎和采集,造成物种资源丧失;农业文明的发展造成土地和森林破坏;工业文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全球性问题。�
  恩格斯指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瘠,使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土地荒芜和温度升高以及气候的干旱,似乎是耕种的结果。”[7]
  工业文明的发展使这一对抗过程达到一个新阶段。人类把自然界作为获取物质和能量的仓库,开发地下矿产资源,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所需的原材料80%来自矿产资源,例如95%的能源、75%的工业原料、70%农业生产资料、30%的饮用水,都靠通过挖掘地下矿产提供;同时,开发地球四大生命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巨大的生命物质资源。它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利益,创造了人类现代化的生活,被认为是人统治自然取得伟大的胜利。�
  但是正如恩格斯说的,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自然界对于人类的每一个胜利都进行了报复。20世纪中叶暴发全面生态危机,人类社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工业文明的副产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一个“生存还是死亡”的根本性问题。这是自然界以其对人类利益的盲目破坏作用为自己开辟道路。它逼使人类提出环境保护战略,自然界在为自己争得地位。�
  人们曾经以为,世界上只有人有价值,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而只是人类的对象;因而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从而实行人主宰、统治和掠夺自然的战略。实施这种战略的后果表明,生命和自然界是有价值的,虽然这是在这种价值严重透支,损害人的根本利益的时候才得到确认。我们需要承认生命和自然界的地位,尊重生命和自然界。
  
  三、 人类文明转型,从反自然到尊重自然
  
  2007年4月,中国科协举行“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学术讨论会,会上中国科学院董光璧教授发表关于“文化的本质是反自然”的观点。他认为,有了人以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反自然的。一切文化都反自然,没有一种文化不是反自然的。我表示赞同董教授的观点。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这种看法,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我说,迄今为止文化的本质是反自然的。人类从制造第一把石斧开始,就梦想做大自然的主人。人类为了在自然界取得自己的生存,必须改变自然。这就是“反自然”。但是,不能够这样反下去;如果这样反下去,自然会跟人类一块儿毁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核武器的发展已经达到可以毁灭地球的地步,核武器爆炸引起地球核冬天,不光毁灭人类,还可能毁灭整个自然界。人作为具有最高智慧的生物,是不是要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讨论科学技术的未来,是为了追求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
  董教授说:“怎么和谐?和谐本身就是反自然……余谋昌先生觉得文化可以不反自然,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文化本质上就是反自然。”[8]�
  我认为,人类文化反自然,迄今为止文化发展是这样的。这的确是有风险。但是,是不是必然会这样反下去?我们上面援引了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的看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正题——自然;反题——文化,合题——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他认为,从反自然的文化到一种新文化,这是“文化范式”转型。在这里,伦理学范式转型有助于文化范式转型:“一种成熟的伦理学也要实现类似的范式转型。一种冲突的伦理——人作为掠夺自然资源的征服者——必须转变成一种互补的伦理:人应以满意和感激的心情栖息于大自然中。”
第2个回答  2013-11-29
人类破坏自然,全球的温度正在慢慢变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