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后,为什么关中地区就没有被王朝选做都城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3

唐朝以后的朝代,首都没有选择关中地区的原因很简单――经济。首都的选择属于政治的范畴,政治是要服从于经济发展需要的。

关中地区被作为首都的首选,是从秦朝和汉朝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中地区作为秦的大本营,秦不遗余力修渠修路,发展农业。修建了郑国渠等水利设施,几乎做到了旱涝保收,出产之丰甚至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另外关中地区河流众多,被称为八水绕长安,水陆交通都很便利。并且,关中地区周围地形险峻,易守难攻。

此时,只有北方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好,其它地方尚未开发。因此,拥有了富饶的关中,就能控制整个中原,进而控制全国局势。

项羽入关中时,他的谋士对他说,关中地区沃野千里地势险要,是建立政权的“帝王之资”,要他建都关中。结果,项羽放弃了关中,选择楚地,被建都关中的刘邦打得兵败自杀。可见,关中确实是建都的不二之选。

然而,随着岁月变迁。长江中下游和其他南方地区逐渐被开发。关中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占比逐渐下降。另外,人口总量也越来越大。作为首都,集中了大量的官员和军队等人也越来越多,需要耗费的粮食也逐渐增加。

到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已经不够供应关中地区的人吃了,需要大量的从各地调入粮食。

隋炀帝之所以不惜血本也要修建大运河,很大的原因就是要运粮入关中地区。

然而,打开地图就不难发现。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梯,关中地区处于第二阶梯。这种地形决定了,关中地区与东边的上运输体系不便于大型船舶通行,水运数量不会太大。
这就成了关中地区硬伤。为弥补关中地区这一硬伤,隋唐都致力于营建洛阳做为陪都,以缓解关中地区的压力。

到唐朝时,随着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南方水量充沛,便于大型船舶通行,江南出现了一大批繁荣的城市。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东向南移动。

到唐末战乱时,北方狼烟四起,南方地区相对安定。北方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流失。流亡或者逃亡南方的人口越来越多,南方的开发也越来越深入。此消彼长,南方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

到宋朝建立时,北方的辽国和西夏时不时的侵略,使得华北平原和关中地区不得安宁。安定的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江南地区更是渠道密布,成了富庶的“鱼米之乡”,被称为江南熟而天下足。

关中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更是严重下降,再加上运河也被改道到河南的开封,关中地区和就进一步被边缘化了。隋唐首都长安与陪都洛阳,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宋朝灭亡后,中国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在,整个北方的经济地位进一步下降。运河又一次改道,从河南东移到山东和江苏。这标志着中国传统上的经济重地,彻底从北方的中原地区转移到了东南。关中地区的重要性与秦汉时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建都关中地区,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图片源于网络)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