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时代国有建筑企业何去何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一、构建新型生产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当前,我国建筑业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问题依然严重。建筑企业落后的生产方式,粗放式的管理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迫在眉睫。新基建已正式站上风口,国有建筑企业该抓住机遇,借助数字化改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新构建一种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为企业输入能力,最终达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为成功交付高质量工程项目打下基础。管理创新能力,通过数据助推组织能力的提升。依靠人的能力加上数据的协作,提升执行能力。还有在线化的协作,打破空间的限制,不需要所有事情都面对面进行。精益生产能力,通过动态管理项目资源,精益生产减少浪费,同时可以做资源使用情况的分析,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生态服务能力,在数字化背景下,可以构建供应链生态,在专业化合作平台下各个生态合作方进行协作,整体可以提升企业配置资源的效率。实时响应能力,根据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的智能分析,在风险不断蔓延的时候,就会进行预警。

二、企业全面进行改革,打造内部管理机制。

三、全面推广5G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5G网络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对于国有建筑企业,必须要实现信息化转型升级,使BIM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创新应用中起到引领作用,进而推动BIM技术、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国有建筑企业的创新发展,BIM+装配式+EPC建造模式也将引领国有建筑企业更好的建造新世界。国有建筑企业高新技术岗位和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建筑产业的BIM应用工程师、装配式工程师岗位将成为新基建时代的香饽饽。国有建筑企业对5G技术具有极大的需求,智慧建造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战略,集成人员、流程、业务系统,实现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智慧工地在5G时代,将会实现对工地的远程自动化操控,通过5G网络对工程机械设备的远程操控,切实解决工程机械领域人员安全难以保障、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有别于当前各自为战的建筑互联网电商平台,5G技术的应用将会打通建筑产业的各个环节,使得目前相互孤立的建材产业、工程机械、劳务派遣与项目施工的各方面整合成一体。

四、要借助新基建东风,实现基建转型升级。

五、抓住新基建契机,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必须要迎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到来,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建立先进建筑制造体系,实现建筑产业的绿色环保、质量标准、节约高效,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提升。要认真总结在发展装配式建筑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不断优化,面对在推进装配式建筑过程中的不足,认真加以解决,以 科技 创新为动力,增强 科技 对产业的支撑力度,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瓶颈问题,开发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使装配式建筑成为在推动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手段。要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的产品品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采用绿色建材产品、绿色部件,使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使用运行中绿色高效环保。对在职的建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技术工人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的在职培训,提高他们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中的技能,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为人民生活居住条件改善提供高品质的建筑。

如今,新基建的大幕已经缓缓拉开,国家和地方大力推动的新基建,面对挑战与机遇、风险和收益,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本轮新基建中使自身获得发展和壮大。

(作者何旭,系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秘书,政工师,广西师范大学法学硕士)


附:

作者简历

何旭,男,汉族,1988年出生,河北任丘人,籍贯陕西宁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3月入党,2014年7月至今先后在北京鲁能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工集团联建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四建公司、陕建四建集团、陕建八建集团从事党务、组工、纪检、宣传、文秘等政工工作,历任综合部党群主管、党群工作处(组织人事处)干事、监察处科员、办公室宣传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他所撰写新闻宣传稿、时评、企业文化稿在新华网、凤凰网、人民网、中国网、海外网、央广网、国际在线、中国建设报、中国企业报、建筑时报、广西工人报、陕西工人报、中国建筑业、中国企业文化、中国建设信息化、中外企业文化、建筑、建筑政工研究、施工企业管理等各级各类媒体刊登500多篇,多次被评为省市和中央级媒体优秀通讯员、优秀作者。

现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领导科学和国企党建。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校党的十八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新的 历史 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的研究”课题(DSBD13YB010)、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民情夜访 民事调解”制度项目 广西师范大学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横向课题和广西哲学 社会 科学规划项目《周敦颐修养文化在桂北地区的传承及对新时代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18FZZ001)共3项,在《领导科学》、《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 科学版)》、《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 科学版)》、《党史博采》、《改革与开放》、《新西部》、《沿海企业与 科技 》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新闻与传播》索引,参编2本著作:《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化思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互联网舆论引导研究》新加坡百科出版社,2020年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