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讲坛】雅各书第二讲:雅各论听道与行道(连载之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四、基督徒为什么一定要行道?

雅1:22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雅1:23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 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雅1: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基督徒为什么一定要行道呢?

单看第二十二节:“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原因好象跟我们平常所说的一样:

我们一直习惯地认为雅各的想法跟我们是一样的。好象一个基督徒,假如只听道而不行道,那么其言行就不一致了,导致的结果就是假信、虚伪、伪善等等诸如此类。

但我们要特别留心雅各的思想逻辑,雅各并不是说“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欺哄别人”,而是说“不要......自己欺哄自己”。

言行不一、虚伪、伪善、假信等等这些表现,实际上都是由外在的感观而来的,都是指欺哄别人的行为。但雅各关注的重点却是我们是否存在“自己欺哄自己”的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己欺哄自己”呢?

假如我们扣紧上文,雅各的意思就是指某些人自以为道已经听得不错了,并且自己也能讲出个头头是道来,甚至还会行出一点道,有时还会大发义怒(动怒),这种虚假的属灵感觉,如果不对照雅各的教导,常常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欺哄自己的作用,以为自己已经“得道”了,所以也必定可以得救和得生命(永生)了,而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

原来雅各担心的是这个—──在教会存在着这么一群人,自已对真道模模糊糊,却以为完全明白,不但听不进别人的劝勉,甚至连牧师长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们的特点太老油条了,自以为是,但却不知道实际上只是自欺。当他不但自己享受于这种自欺中,而且还在教会中推行这种自欺的做法,可见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雅各对那些自以为得道但实际上却只是活在“自以为得道的感觉中”的基督徒有一个警告:“上帝的真道并不你们并不是以你们自以为是的感觉为标准的,也不是自以为是的活在“这种得道的感觉里,并且在自我的感觉里去行道”作为“听道与行道”的原则。这种表现在雅各的眼中都是尚未真正明白和掌握真道。

何以见得?因为这些人其实没有真正将真道真行出来。

显然,雅各的意思不是因为他们没将道行出来或者充分地行出来,所以信了也不能得救。而是他们要是没有认真将听过的真道(全备的救恩)行出来,他们就不算真正明白真道,因而也证明了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他们所听过的真道:

雅1: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雅1: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雅各用人照镜子的生活常识来比喻那些听道而不行道的人,但雅各引用的例子是常识,但结论却是非常识的。对于正常的人而言,照完镜子以后,即使走了也不太可能很快就忘记自己的相貌。可见,雅各引用比喻的意涵,显然带着某种讽刺的意味。

对于这些听道(照镜子)的人,通过道多少也知道一些真理的原则(看见),但由于他们总是不能行道(走后),所以他们对道的态度总是含含糊糊,一知半解,甚至是重重曲解(忘了相貌如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雅各的意思是,假如你从未行过的道,那么实际上你也从来没有真正领受过的真道。

从真理的原则而言,就是所有你未曾真正行过的“基督真道”,无论字面上多么纯正,都只不过是你“想象出来的一套宗教理论”而已,一定不是原装正版的上帝启示。

只有忠实地在现实处境中遵行过上帝的道的人,才能真正领受到上帝的道是如何惊人地与一切人间宗教截然不同,这样,你才会死心塌地、义无反顾地忠贞专一、坚信到底。

我们得救当然是靠信心,但你必须要用实际的行动(行道)来持守并坚定你的信心。

我们必须永远记得,最拦阻我们领受上帝真道的,不是其他民间宗教或各类偶像,而是用人意产生出来的宗教性所伪装出来的假道。在这些以假乱真的表象面前,如果你只靠想象而不是真实遵行上帝的道,你将永远无法分辨真假。这样的人,即使天天照镜子,也记不得自己的相貌,他只能活在自欺的感觉里,终归的结局必将是灭亡。 因此,行道是为了救我们自己。

雅1:25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 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雅各之前一直在阐述真道的相关话语,但在这里突然将真道与“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联系起来。雅各当然不是叫我们走法利赛人“律法主义”和“行为主义”的人本主义老路,这与他在使徒行传十五章耶路撒冷大会上的发言明显不相符合。

雅各的描述非常有艺术性,他并不是说“惟有绝对遵行那全备、使人自己之律法”,而是“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

雅各的意思明显不是法利赛人式的单看条文字眼地死守律法,而是教导读者要以独特的慧眼和信心去详细察看律法,理解律法的精义。不作死守律法的人,而是通晓律法的精义,并且学会活用律法。

雅各一章25节,是雅各精心编排的一个桥梁,他认真细仔地为读者阐述使人得救的真道,将信心与行为的平衡教导通过听道与行道的具体论述,非常巧妙地、自然顺畅地融合一起,使读者在面对行道的话题时,成为雅各逻辑中的必然部分,并且自然接受。

同时,雅各在即将展开下文各种行为规范的教导之前,他将神“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引导出来,使读者在面对基督徒的行为规范时,知道神律法的重要性。

这些事实都在证明,雅各不但是一个注重真道和信心的人,也是一个注重行为与律法的人,而不将两者相互对立与矛盾起来,在雅各的那个时代,绝对是一个神学大家,深得圣灵启示的精髓。

所以,关于如何活用神“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雅各在雅各书一章25节之后的文说本中,几乎全部都是。

事实上,历世历代的解经者,至所以把雅各书解释得南辕北辙、牛嘴不对马嘴,甚至离天万丈、错得离谱,并不是雅各书本身有什么律法主义、行为主义的问题,而是由于读者本身的有限、总摆脱不了行为主义阴影的纠缠──是读者天然的道德造成了在主观总以为行道很重要,实质上是因为“行为本身很重要”;而“行为本身很重要”,是因为人总是看“客观的果效和影响力”很重要。结果呢,“信服真道、凭信行道”的基督教平衡的核心真理,最后,只不过成了一种道德性的表现,某种所谓见证的需要,而完全不是出于信服真道而带出来的生命流露。因此,基督教就变成了一种道德性的宗教(信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做好人)、真道与信心也不再是基督教的根基(听不听道与有没有信心不重要),反而是死记硬背律法和外在的行为变得十分重要,因为这些是立杆见影的、人人都能看得见的。这样就导致了基督教与民间宗教同归于一类,真正发挥信仰影响力的不是上帝的真道,而是人的道德。显然,雅各完全没有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以为雅各书是一堆所谓实用的行为指南,是改良世界或社会的一种可行的方法,那么这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虚构出来的,并不是雅各的本意。

当我们回到圣经,就会清楚地发现,雅各苦劝我们行道的真正目的,是要成全我们所听见的道,使道不会被浪费在我们的身上。这样做首先不是为了救别人,乃是为了救自己。

雅各一再告诫我们要行道,是要我们别一直错解了道、还不自知,还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一定得救,到头来仍归灭亡,就比从未信过的人更加凄惨。

最后,雅各再一次重申道给我们所带来的福,是只专属于那些能领受道的人,而行道既能证明我们是真实领受道的人,同时也能大大帮助我们去领受真道,使我们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中,让我们大得好处。

而这个这个福,雅各在之前的经文当中已经将其丰富性展示无遗:

(1)使我们得着生命的冠冕(1:12)

(2)使我们得着被真道重生的生命(1:18)

(3)使我们的灵魂得救(1:21)

雅各所表述的福气,是属于位格性的(个人信仰主体),指着基督徒属灵层面的、与神直接发生关系的内容。并不是在物质层面和道德层面来表述。这就是雅各高明的地方,他信步于真道(福音)与律法、信心与行为之间,却丝毫没有粗糙不和谐之处,游刃有余地在两大神学课题之间穿行,却毫发无伤。实在值得我们一再地学习和研究。

                      (未完待续)

欢迎你参与学习雅各书,坚持是成长的重要阶梯,请继续学习第十一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