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品分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表现

结合作品分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表现
要清楚明了,网上拉的不要

第1个回答  2009-06-26
最简单的 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如何能三千丈,就是用了浪漫主义夸大了的,用来比愁。
第2个回答  2020-02-19
在中国,李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峰,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李白的浪漫,是他独特的标签。中国的文化土壤,并不盛产浪漫主义的文学。就诗人论,战国的时候出了一个屈原,屈原之后就是唐朝的李白,而李白之后就再无他人。比较这两位我们会发现,虽然同为浪漫主义诗人,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有趣的差别——屈原怀着对上天的未知仰望着天空,而李白则是在云端醉步蹒跚,俯视着下界。或许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李白的浪漫,旷古绝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李白的浪漫,来自其丰富的想象和豪放的气势。李白的想象力使他可以神游九天幻境——“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而李白的气势更是有如海雨天风——“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里需要特别谈一下,中国古代文艺讲求含蓄,正所谓“文贵有曲”。但是李白抒发感情的方式却异常热烈奔放,这是他区别于其他诗人的重要的特征,也是李白风格无法复制的原因。
但是只知道李白的豪放,只能算了解了李白的一半。“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以诗风清新俊逸的谢脁自比,仔细读李白的诗,在豪放之外有着自然清新的气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我们看,毫不华丽,毫无雕琢。这样朴素的句子融化在整篇诗里,与其他诗句共同构成了动人的意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诗似乎顺手拈来,却又浑然天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出现在小学课本,简单得令人惊讶,却成为千古名句——实际上是有理由的。让我来试着分析这首诗:将月光看作霜,一方面间接告诉了我们已经是深秋时节,另一方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清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天上是皎洁的明月,举头观赏美好的月景,陶醉在迷人的月色里,暂时忘记了忧愁;而乡愁终究无法排解,短暂的极乐后,又“低头”,陷入深深的乡愁。一个“举头”一个“低头”,不仅仅是两个动作,更体现了情绪的变化。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字,却蕴含着这样丰富的内涵,不能不令人折服。读李白的诗,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诗人的情感是可触摸的。你似乎可以感知诗里微妙的情感波动,可以想象诗人彼时的情境。我总以为,虽然相隔千年,我却已经读懂了李白。
因水平有限,本文难以对李白的诗做出更加深入的探讨。李白的诗是世界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其意像之丰富,想象之奇异,气势之宏大,格调之高远令后人只能仰视而不敢妄谈超越。读着李白的诗,人们就算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