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良的人物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求学经历:
曾求学于四川美院,后授业于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艺术评论家张守涛先生;著名书画家、清华美院教授罗炳芳先生;著名书画家吴丽珠先生;法籍华人画家叶星千等诸先生,并与许多中外著名艺术家友好往来,虚心向他们求教。
工作经历:
刘勇良曾任澳门《盛世神州》杂志美术编辑,澳门美术馆艺术总监、亚洲艺术博览和亚洲儿童艺术展艺术总监,中国边贸联合会《中国边贸》杂志美编部主任兼艺术总监,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会长助理等。现为21世纪展览馆首位签约画家并被聘任为艺术总监、中国书画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作家报》特约摄影记者。其设计和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绘画作品曾被联合国和红十字会、韩国博物馆、韩国美术家协会等多家国际机构收藏。许多网络媒体和报纸杂志、电视栏目均对其有所报道,出版有《中国当代青年彩墨画家刘勇良作品集》、《刘勇良作品集》等书刊。
画之特色:
刘勇良先生不仅性格温和、耿直、勤奋好学而且多才多艺。无论是书籍装帧设计;还是文学摄影书法他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从他的作品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西方现代派大师毕加索、米罗、凡高、康定斯基对他的影响,同样也能感受到他与中国传统水墨书画艺术,乃至民间艺术,甚至是远古文明之间那份割舍不断的情缘
刘勇良先生的作品融书法与绘画于一炉,不仅具有神秘的东方艺术气韵,而且色彩绚丽,极具现代感。艺术品味之高雅,深受艺术收藏爱好者追捧。最近几年,其绘画作品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是中国原创艺术代表的中坚力量。
东西方文化的探索者——青年画家刘勇良
与同龄人相比,刘勇良无疑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画家,他在不停的学习和探索着他的绘画艺术,做着许多不同的尝试,每当遇到瓶颈画不下去的时候,他就停下来到处走走,中国美术馆、北京的798,硫璃厂、宋庄无不留下他探寻学习的身影,除此之外他还不断向老艺术家们虚心求教。老师们喜欢也想帮助这位非常勤奋好学又爱探索的年轻人。 有一次,刘勇良拿着一本用自己作品装订成的厚厚小册子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著名造型艺术家、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请教。袁馆长看了看,问他:“你成家了没有?”刘勇良腼腆地回答说:“没有。”袁老师同他开玩笑的说:“那这些画就是你的女朋友了!”袁熙坤馆长是个很直爽的人,他真心想帮助这个年轻人,当场指出他的作品存在的问题,建议他以后多写生。刘勇良很感动,他发誓以后要更加努力,希望下次能给袁老师看到自己新作品。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著名书法家刘云龙在看了他以前的作品之后,建议他如果想把水墨的问题彻底弄明白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就不妨多练练书法,最好是能在书法上下一翻苦工夫。恩师罗炳芳曾对他说:视野应该放得更开一些,有些画的优点可以继续发扬下去,希望他能画出一些真正能动人心魄的好作品,老师们的这些建议他都牢牢记在心里,并孜孜不倦的琢磨着学习着……
刘勇良从小喜欢绘画,从七八岁开始就能将看到的东西照葫芦画瓢描摹出来,而且画得还很像那么回事。他说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自己拿毛笔把看到的东西画出来贴满一屋子,然后再把感觉画得不好的给揭下来,再画再贴,周而复始。直到初中毕业才接触到正规的美术基础训练,大学毕业后,他一边工作,一边不断积累学习,就是在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也从没放弃过学习,不能画就看。后来在北京参加工作了,工作不那么辛苦了, 接触画家的机会多了,他画画就更勤奋了,他一边自己琢磨一边向能接触到的大画家们虚心请教,起初他感觉不好意思,有一次,著名画家吴丽珠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是学画的,工作再忙也千万别丢了专业,你既然做了我的学生就要不断学习提高才行!” 刘勇良当时没有说什么,但他把吴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后来由于工作原因,他去了澳门,在澳门的几年里,他除了工作,天天晚上都把自己关在家里画画,自己琢磨。
几年后,刘勇良回到北京又去见恩师吴丽珠的时候,吴丽珠老师又旧话重提, 刘勇良把自己这些年画的东西拿给了吴丽珠老师看,吴丽珠老师看了非常高兴,首先肯定了他的进步,然后帮他一一指出问题,还给他提了不少建议。这样他就更有信心了,更是每天都不停地学不停地画,他说他要把以前浪费掉的时间都找回来好好补上……
刘勇良的画很有意思,别人都在向西方油画吸取营养,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说他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的宣纸,书法、篆刻还有水墨,这才是我们最独到的东西,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它们走出去并发扬光大。其实从刘勇良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在试图把这几种东西和西方绘画绚丽的色彩结合起来,他在不停的摸索着,而且似乎思路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有了一点轮廓,刘勇良的作品不仅有着西方绘画绚丽的色彩和现代形式感,而且有着中国书法水墨的独特味道和东方文化的神秘感。
刘勇良无疑是一个非常勤奋而有天分的青年艺术家,他一直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从 他的作 品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西方现代派大师毕加索 、米罗 、凡高 、康定斯 基对他的影响,同样也能感受到他与中国传统水墨书画艺术,乃至民间艺术,甚至是远古文明之间那割舍不断的情缘。画家的情感无疑是非常丰富而旺盛的,他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心胸中不断迸发的激情,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在不断表现出来。但他的作品似乎又不属于任何我们所已经熟悉的画派,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是那么的陌生而又熟悉。也许这就是画家艺术个性的再现,一切都是那么别致而又独具视觉吸引力。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狄德罗早在两个半世纪以前就说:“一切生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禽兽都多少是人,任何矿物都多少是植物,任何植物都多少是禽兽……人是什么?人是某类倾向的总和”。“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刘勇良似乎不仅接受了这个思想而且在不停的做着某些这方面的探索。在画家的笔下,一切的动物,花草和人物都是运动着的,他们同样都充满了生命的迹象,它们被画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这一点我们从他的许多作品中可以深刻体会得到。
刘勇良有方印章,印文是“偶有得意可忘形”,可见画家对于形与神方面的取舍是非常明确的:注重表达精神感受,而这也正好和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写意传神”理念是相吻合的。刘勇良一直在用中国传统宣纸和毛笔进行创作,他所用的材料大多也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家一直在用的国画颜料,偶尔也有炳烯和水粉颜料。刘勇良的作品,契合了传统和现代,融合了东方和西方;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是写实的,更是写意的;是具体的,更是象征的;是理性的,更是感悟的。它们共同传达了地球万物之间那样一种健康和谐的美妙关系。他的画是浑然一体的交响乐,是光与色、线与面的统一,是与这个时代的精神相匹配的自然与和谐的美。
熟悉刘勇良的人都知道,他最崇敬的是常玉、林风眠和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老一批留学法国并能在自己艺术创作上真正做到中西融合,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现代形式感的革新派艺术家。刘勇良深受他们的影响,并在沿着他们指引的方向继续不懈做着自己的努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