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古文文言文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 文言文和散文的区别在哪里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两者没有可比性,散文也可以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文言文也可以是散文的体裁。

2. 散文和文言文有什么区别,都怎么写

散文和文言文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文言文用古文的方式写,而散文则用白话文写。文言文的写法,除了用词和说话腔调上用尽量偏向古文之外,表达也要委婉,采用的写作手法也比较多,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等,不可以啰嗦,往往几句话就用一句话说出来,意境很重要。

散文的话,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行散神不散。就是说,你看散文时,可能会发现他写得有些乱,这种乱是指它可能没有把一件事情从头说到尾,它可能连续说了几件事情,又或者作者好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结构并不严谨,但它的中心思想却不乱,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文章看似乱,实则不乱。举个例子,如朱自清的《背影》,他写父爱,却是从细节地方入手,你会发现他的叙述非常的琐碎零散,而且也不是从头说到尾,中间有回忆什么的,但他的中心思想却不乱,前面的那么多细节描写,都是在为说父爱做铺垫。

3. 古代骈文和古文【散文】的区别

1、句式上的区别:

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

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

2、于文章风格的追求的区别:

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写性灵之工具也。

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

扩展资料

骈文形式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之辩。据刘勰《文心雕龙˙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其以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

文体的发展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