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 》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24
【 #二年级# 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 》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 》原文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2.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数预计:二教时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投影本节内容,指导学生朗读后思考问题:你读懂了(或知道)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读书体会。

  3、指名汇报读书心得后,教师板书:树枝绿叶长。让学生思考:感受的杨梅树怎样?(引导学生说出“可爱”)。

  4、小结和归纳后,投影课文句子和词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学习三—六节

  1、投影杨梅果图片和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3-6节的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中认识的杨梅果是怎么样的?

  3、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杨梅果的形状、味道、颜色等方面作汇报。

  4、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后作板书:形状、味道、颜色,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果的形状、味感、颜色等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点画在关的句子、词语)。

  5、加深对杨梅颜色变化的了解,投影颜色变化过程。

  6、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7、学与用。让学生观察和介绍他们熟悉的一种水果,进行说话训练。

  8、总结这部分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谈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五、总结全文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的是杨梅,表达的是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板书: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 》教学反思

  在讲《我爱故乡的杨梅》前,我先让学生先去充分自读这一篇自读课文。上课时,我让学生听老师朗诵课文,并提出让学生在听中思考:作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这有利于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我让学生再次快速自读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怎样写故乡的杨梅的。紧接着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不作空洞的判断,而是要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在交流中指导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为仿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我在知道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在读后进行交流,体会从中想到了什么,学生找出是拟人句,知道的枝条的颜色,叶子的形状。在指导写杨梅果的大小这一部分,我让学生找到了作比较的句子,并进行仿写。在指导学生学习颜色这一部分时,抓住了“先……随后……最后……”这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较好地为接下来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一节课讲完了,我觉得我的目标达到了。理由如下:

  一、在阅读中增强理解,在阅读中身体了写作的方法。

  二、加强交流学习。对于课文的写作结构,单靠学生自己,是很难全面把握的。因此,对于作者是如何写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文中的主要问题,我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在交流中,不作无凭据的瞎说,要求有根有据。

  三、文本与生活实践结合。在讲解完文章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运用观察五件宝:眼看、耳听、鼻闻、嘴尝、手摸来进行。这样,不仅有写作的延伸,也是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写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