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和人差距这么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8

毕业几年的人都不喜欢参加同学聚会。在学校,基本上我们只要读好书、考好试,就是“平等”的一群人。步入社会之后,这才真正开始体会到什么是“人和人的差距有时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

不见面就没事了吗,呵呵。你有手机的嘛,无聊的时候总会手贱刷一刷。这一下子就不得了,朋友圈稍微转一圈,图文并茂的全是阳光沙滩、各种美食、X3、Q5、GLK、半山豪宅、环球旅游……而你呢,你却还在为月入过千而心力交瘁。

怎样年薪百万?

刚毕业的话,很多因素影响你的年薪。所选的行业(占30%的比重)、毕业学校的牌子(占40%的比重)、毕业专业在该领域的排位(占10%的比重)、个人能力(占20%的比重)。高薪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咨询、互联网行业,有20多岁就年薪百万的潜力,而且比起别的行业,高薪的比率更高。

金融类:清北复交Top5%的大牛,或哈佛耶鲁斯坦福MIT普林斯顿牛剑海归,进入高盛摩根黑石瑞银一类国际顶级投行,升到associate级别估计就能七位数,这个时候应该还在三十以下。到ED、MD一年大百万、千万都可能(仅仅是有可能,看年景,如果碰上金融危机,就是……你懂的)。顶级风投也差不多。

另外,985重点大学、不低于本科水准硕士、牛证牛的,进入国内券商投行部、研究所、资管部门,走基金公司经理路线等,熬到28、29快奔三的时候也有机会(仅限大牛,正常要熬到部门老总级才可能达到),玩玩私募估计也快。

咨询类:MBB的Engagement Manager/Project Leader这个级别的基本都有这个数,30岁之前做到这个级别的人也有。一些Tier2的咨询公司(e.g.LEK,A.T.Kearney,Accenture或者RB)有时候比MBB给的更加高一些。

第一种操作方式,本科/研究生毕业就进入咨询公司做Analyst,两年之后读个MBA,然后再回原公司或者跳去其他咨询做两年Consultant,吃得了苦不犯大错,基本上都promote到EM。第二种操作方式,毕业之后先去一些行业top公司,先工作三年,到欧美的top商学院读个MBA,直接去咨询公司做consultant,工作两年promote到EM,也是基本不犯错能吃苦,基本都是能做到。

IT类:第一种方式,技术神牛就直接去美帝上Facebook,25估计就差不多了。第二种方式,可以去创业公司,加入“创业狗”的队伍,持有公司的原始股,撑到它上市。第三种方式,去BAT打工,估计阿里p8啥的应该差不多吧。

更low一点的例子也是有的,就是经常被白领嘲笑的房地产中介,尽管这十几年来穿着廉价西装的中介们,一直被认为和洗剪吹是同一个档次,但这波房地产交易确实让这个行业赚得盘满钵满,许多屌丝因此逆袭成功。现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个不是千万起跳,这其中的中介费按2%算就是20万,一年只要能做到几单,性价比也是超过天天加班到深夜的普通白领们。

要懂钱生钱的魔力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是普通公司的小职员?是70%,还是80%,反正是占了大头吧。那些(自有的)房产升值、大投行、在纽交所敲钟的创业公司……通通和我们无关,我们就是普通的公司的普通职员,是大城市的“蚁族”,每天早上吃四块钱的早餐,汗流浃背挤1号线地铁上班,天天加班到深夜,月底缴完房租工资不见一半,另外还有卡债要还呢,病了不敢请假,累了不敢辞职,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连首期都不够,“裸婚”吗?女票友敢嫁也不一定敢娶啊,生了孩子没户口怎么读书,让他回老家做留守儿童么。

说白了就是,没有名校加持,没有牛逼的职业上升通道,我们在做着卖自己时间赚钱的工作,俗称讨生活。加班加到颈椎病也就每月几千,卖时间的钱赚得最为辛苦,只能靠增加劳动长度来增加收入。凌晨3点起来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妇,和我们这些加班到天亮的普通职场白领并没有质的区别,大家都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来换取收入。但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人会生病,会年老力衰,意味着靠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因此,我们越早懂得靠钱赚钱的魔力越好。

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想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普通人20来岁去买房还是一件不现实的事,但我看到那些网上理财是可行的,看到都是100元起投,每个月利息看得到,要躺着赚也是可以做到。听说过复利的力量吧,总比放在银行里那一点利息好,赶快行动吧。

第2个回答  2022-09-11
人和人差距大也相对来说反映出每个人的不同,毕竟相处的一个过程,也有对比的心态,比如说工作的环境,那么同事之间也是直接出来的状态,也存在于信心的不足即使自己的闪光点没有看到,角度的不同也存在于这种的情况发生,当然自我追求完美,也是有一种人与人对比的过程,差距大并不意味着一切,在不同的岗位总是有不同的选择,当然也有看事情不同的方向,比如说没有对于事物很清晰的认知,最终这种差距感也会扩大,那外部的原因,以及内在通常也是需要考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