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到极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大方无隅”,“方”是方方正正的意思,“隅”是角。方形的东西一般都有角,但真正的“方”无角。比如,我们说天圆地方,地虽然是方的,但它没有角。或者说,它没有死角,没有狭隘,没有棱角。角其实代表了一种局限和不圆融。

做人做到极致的时候,是没有棱角的,但他不是没有原则,他的心中有自己的守候,也有自己的准则,他只是不会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比如,他肯定不会老是和人辩论。老是和人辩论者不是大方。

我和一位朋友还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对什么人都很好,谁都觉得他好,那么这个人是不是很虚伪?

朋友认为不是,他说,做人做到极致的时候就是这样,心中虽然有自己的准则,但已经没有让人不舒服的东西了。最好的政治家都是这样的人。他说得很有道理,甘地就是这样的人。

在政治家中,甘地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他心中有自己守候的真理,但待人接物却让所有人都非常舒服,最后,连他反对的大英帝国都被他感动了。他可能是唯一一个不用暴力就赢得国家独立的人。

他希望自己的同胞、自己的祖国能拥有尊严,但他不愿伤害任何人,包括迫害他们的英国人。当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破坏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大搞血腥冲突的时候,他既没有指责谁,也没有攻击谁,而是自己绝食,用自己的绝食来感化冲突的双方,让他们放下屠刀,和平相待。绝食到最后,谁都觉得不能让这样的人饿死,于是就不打了。

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教导大家,要用爱去化解纷争和冲突,用爱对待彼此,他从来都没有偏见。你说他没有“方”吗?不是的,他有“方”,而且是“大方”。“非暴力不合作”就是他心中的大方,永远不可动摇。

所以,他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引导人们去斗争。地球上居然能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而且居然成功了,真是一种奇迹。他的经历或许说明了一件事:政治虽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但也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复杂。

所以,他被称为“圣雄”,而不是英雄。英雄以暴力称雄,所有民族英雄在其他民族的人眼里都是大屠夫;圣雄则以智慧和博爱赢得世界的敬仰,他的爱超越民族和国界,因此不可能有“民族圣雄”。

有些基督徒也可以被称为圣雄。最早的时候,基督教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可,罗马人把它当成邪教,把基督徒当成邪教徒,还对基督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但受尽迫害的基督徒没有怨恨世界,仍然在默默地关爱世界,点点滴滴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慢慢地,他们感动了一些女人;慢慢地,他们感动了一些男人;慢慢地,他们感动了整个世界。最后,基督教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一定要注意,基督教虽有过十字军东征之类的暴力行为,但它之所以能赢得世界,不是依靠暴力,而是依靠博爱和宽恕。博爱就是典型的“大方无隅”。

至今,仍然有无数的基督徒在贡献社会,他们不去管接受帮助的人怎么样,不管他们是不是信仰基督教,他们守候自己心中的准则,但从不把自己的准则变成棱角,攻击那些跟自己有着不同信仰的人,不去和世界对抗,他们的心中也没有阴暗的角落——当然,我说的是典型的基督徒,也是基督教本身。

“大器晚成”,“大器”就是最大的器皿。沂山书院正式揭牌时,山东的华建铝业和信诚置业给我送了一对花瓶。那对花瓶非常珍贵,因为很大,比一个成年人还要高。制造这么大的花瓶,无论是哪一道工序,都肯定比其他的陶瓷制品要花更多的时间,而且破损率又很高,成功率很小,所以它才珍贵。

能做大事的人就像这个花瓶,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培养,他不会成功得太早。早成的一般不会是大器,很可能是小器。

所以,所有想得到大成功的人都不要着急,要静静地等待,守弱。我经常跟一些朋友说,反正我们不急着去死,慢慢地让自己成长。一棵树的长大需要时间,一个人的成长也需要时间,所以不要急。

我们听说过很多神童,他们天生就很聪明,远远地超越了同龄人,甚至远远超越了成年人,于是,他们很早就出名了,得到了世俗的小成功。但他们往往不是人生最后的赢家。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很早就夭折了。

历史上有一大批这样的人,都是年轻时才华过于出众,名气太大,结果英年早逝。比如,三国时期有一个叫王弼的人,他注解过《老子》《周易》,非常出名,因为才气太大,成名太早,人又非常刻薄,总喜欢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二十四岁就患疠疾——也就是麻风病——死了。

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讲的也是一个天才儿童,会作诗,后来他的父亲把他当成摇钱树,带着他四处作诗赚钱,不让他学习,最后他的才能就消失了,成了一个庸庸碌碌的人,王安石觉得特别惋惜,就写了这篇散文,流传至今。

然而,至今仍有很多神童跟方仲永命运差不多。所以,大器晚成才符合道的规律,过早、过度地开发孩子,会损坏他的天性,相当于拔苗助长,很难得到好的结果。早熟的代价必然是早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