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幼儿园生活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 关于幼儿园生活的诗句
关于幼儿园生活的诗句 1. 关于儿童生活的诗句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参考资料:

回答者: Sinner妖妖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2-25 11:25

我来评论>>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100% (1)

0% (0)

相关内容

•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 有关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古诗词有那些?

• 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 你们知道有哪些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词???急。

• 描写儿童愉快生活的古诗词

更多关于儿童生活古诗句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描写 儿童 古诗词

其他回答 共 12 条

所见 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所见 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回答者: 543256787pan - 试用期 一级 2-25 11:27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回答者: zw695677559 - 试用期 一级 2-25 17:48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就行
2. 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

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点评〗

这首诗注重塑造形象,贴近生活,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3. 有关儿童生活的古诗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 歌颂幼儿园的诗句
(一)

《幼儿园,我的家》

作者:许涛

题记:三月孩子们的心声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响,

快起床,高高兴兴上学堂。

门卫早相迎,笑容像太阳,

心里乐开花,从小当自强。

幼儿园,似乐园,窗明亮,

教室礼仪接待我,心舒畅。

老师问寒又问暖,热心肠,

老师各个顶呱呱,弹唱讲。

娃娃笑,小酒窝,像太阳,

扮老鹰,抓小鸡,捉迷藏。

学字母,学唱歌,画月亮,

摆摆手,摇摇头,互助帮。

特色快板萌萌哒,脆又响,

童话故事小诗歌,我来讲。

画小河,蜗牛背上种理想

摆积木,月亮船上花儿香。

进校园,教室就像大花园,

快快长,飘香四溢百花芳

摆摆手,又跟老师说再见。

伸伸腰,快乐生活甜如糖。

(二)

《吟在幼儿园开园日》

作者:天姐儿

稚子蒙童笑语喧,蹒跚步入幼儿园。

分明乳臭风中漾,染醉蓝蓝一角天。

(三)

《幼儿园的公开课》

作者:道法自然

每一个孩子 都是梦想的天使

我在侄女幼儿园的公开课上

看到了孩子们举起的双臂

那是一双双的翅膀 在这里学习起飞

那也是绿色的树林 有我童年的一片树叶

这些孩子沿着藏宝图的路线

森林山洞雪山太空海洋

一路快乐地学习游戏

这是他们开启的快乐之旅

以后他们还将沿着这条路线

继续走下去 寻找他们自己一生中

想要的东西 幼儿园的老师

也将成为这些孩子 温暖一生的回忆

(四)

《致幼儿园老师》

作者:太阳岛

一生园里呆,微笑育花开。

虽已年龄大,天真像小孩。

(五)

《幼儿园毕业典礼新韵》

作者:赵印堂

惠风和畅洒甘霖,绿草茵茵树木新。

幼子启萌学数载,总角开智悟几晨。

盛妆漫舞思成长,粉面轻歌忆率真。

毕业同台千簇放,春晖一束报师恩。
5. 描述大班生活的句子
描写童年生活的句子

1.快乐的童年像雨后的彩虹一般,缤纷绚丽,曾经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就像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在童年的天空中闪烁。

2.童年就像河里的一束束浪花,有水平如镜的平静,有微微泛起的涟漪,也有汹涌澎湃的波涛;童年也似生活之中必须饮用的开水,有香甜,有苦辣。

3.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首歌,一首动人心弦的歌。

是一个池,一个清澈见底的池。

更是一个梦,一个永远值得回味的梦。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七彩的。

红、橙、黄、绿、青、蓝、紫。

每一种颜色都描绘着童年中的每一个故事。

童年像什么?

童年像打翻的五味瓶,

酸、甜、苦、辣、咸样样具备。

童年像什么?

童年像一本记事本,

把美好的趣事记在其中,回味无穷。

童年像什么?

童年像一杯浓香的咖啡,

需要你慢慢地细细地去品味,

才会尝到它醇香的味道。

童年像什么?

童年像一杯白开水,

拥有纯洁、纯真的心灵,

不知人间险恶,却知以诚待人。

童年,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走过童年的记忆,

历久弥新的童谣,

是人生最美好的 回忆,

是人生道路上难以忘怀的一抹五彩阳光。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6. 形容幼儿的诗句
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自古就是诗人们的吟咏对象.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而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