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讽刺了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5

张冠李戴讽刺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明代文学家田艺蘅写过一篇《张公帽赋》,里面写到有人作赋:“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所以许多人以为,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出自田艺蘅。其实这个成语早在明朝之前就有了,出自武则天时的俗语“张公吃酒李公醉”,用来讽刺李显无法撼动母亲的地位。

武则天宠爱张昌宗、张易之,国号也被她改为周,她的儿子李显也被废黜。据说有一次酒宴上,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饮酒饮得高兴,而李显却独自一人喝闷酒,结果就喝醉了。

在唐代的时候,由“张公吃酒李公醉”演化出另外一个俗语“张公帽儿李公戴”,表示武则天将自己丈夫李治的帽子戴到了“二张”的头上。在“张公帽儿李公戴”这个俗语被流传之后,经过演变成为了张冠李戴,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弄错了对象,或是弄错了事实。

张冠李戴造句:

1、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2、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3、你一定要看仔细,可别张冠李戴,错怪了人。

4、妈妈常把歌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5、他把两种动物张冠李戴,引来了网友的爆笑。

6、这些人采用张冠李戴手法,硬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说成是哲学上的“相对主义”。

7、我常常的把水浒传上的人物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老师告诉我不能囫囵吞枣的看书。

8、写人物传记最怕考证不实,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

9、在刚开始的那几天,您总是张冠李戴地把这个同学叫成那个同学,同学们私下都笑您好“傻”。

10、歹徒想使用张冠李戴的蒙混技俩逃避刑责,结果被警方一眼识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