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31个原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2
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必记)
审题时请注意: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唯物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实践论】、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共5个)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历史唯物主义仅仅指第四单元的知识。
一、唯物论(共3个)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不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也可表达为: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实践论)(共4个)
1、实践的特点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① 唯一来源 ②根本动力
③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 ④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错误的认识-----阻碍。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正确的认识作指导。 3、真理的基本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属性)(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世界观〗1) 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 3)认识的上升性。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唯物辩证
法)
〖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1)强调整体的原理
〖世界观〗: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2)强调部分的原理
〖世界观〗: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强调系统的原理
〖世界观〗: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二)、发展(共6个)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静止不变的事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原理。
〖世界观〗: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3、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的原理。(道路曲折。)
〖世界观〗:新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4、强调量变的重要性(原理)
〖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5、强调质变的重要性(原理)
〖世界观〗: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方法论〗: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6、强调维持事物性质稳定的重要性原理
〖世界观〗: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
第2个回答  2020-10-21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了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全凭主观臆想,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3个回答  2020-10-21
哲学(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人类根据世界观形成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中文名
哲学
外文名
Philosophy
别名
爱智之学
缩写
Phil
希腊名
Φιλοσοφία

中国的包容性哲学
共20集
3660热度

中国人的人生哲学
共20集
2928热度

智慧家族云私塾
共40集
3.2万热度

谈判说服力
共32集
1.7万热度
快速
导航
产生发展

哲学根本问题

哲学概念

哲学命题

学科分类

哲学与科学关系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印度哲学

著名哲学家
基本定义
一般定义
哲学即秩序美
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的学科,一般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总是:从感知具体到理知抽象、再合而理知抽象性的具体。“理知抽象性的具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智慧”或“哲知”。进一步地各种哲知形成了理论系统就产生了“哲学”或称“智慧之学”。用范畴式表达这一过程就是:哲知{感知/理知},体系{个体/关系};哲学{哲知/体系}。
其按其词源有“追寻智慧”的意思。“哲”起源很早,其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哲学家们对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争议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兴趣而改变着。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不同的想法。
外国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与定义
1、罗素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2、柏拉图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第4个回答  2020-10-22
哲学给人自由,但自由是有代价的。
哲学破坏性巨大,极易摧毁人的价值观,摧毁人赖以生存的意义感,甚至成为虚无主义者。

理性可以在哲学中建构,亦可以在哲学中破坏,探索的真理往往被发现毫无价值,至善和崇高的理性甚至成为人欲望的衍生品。
在这样巨大破坏力下,人不再成为有完美人格的创造者,一代又一代的先贤印下的真理,在逻辑、怀疑,在上帝已死的注视下,甚至成为一堆废纸。
哲学让人承认自己的无知无能—对于追求至真至善的人来说,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因而,痛苦成为哲学的主旋律,甚至没有深刻的痛苦无法领悟哲学的精髓。
但是哲学的好处,以及你在其中能够感知到的乐趣,绝对绝对大于文章开头所说的“代价”
叔本华说:当一个人的痛苦大于大于对死亡的恐惧,那么他就会选择自杀。

痛苦是人生常态,哲学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或许会让你痛苦,但它能融化一切痛苦。
我常想:自杀的人,到底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至今无解,或许本来就没有回答,芸芸大众,奇妙无比。

关于艺术,越往上走,越发现这个世界的荒谬,进而只能越发关注自我本身。外界越来越无法影响到他们,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理性的人,活得通透的的人。
这种由感性进化而出的理性,区别于律师or男人式理性。就像尼采说:由悲观净化而来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

常人的理性,就像一条上了发条的机器,有规律地跳动着。由规则和习惯而致,要么再添加一些隐忍或冷漠,以为不跳出世俗划分的轨道,就算完成了理性。
说实话,这种理性顶无趣的,不迷人,也不性感。如果他是男性,一点也不会吸引到我
相对之下,我更喜欢艺术界的理性,一直向内,疯癫后变得平和,这非绝望而是通透。
愿我们知世故而不世故,永远像个灵气的小孩,却充满智慧。
第5个回答  2020-10-22
哲学的原理,唯物论的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辩证法的原理,联系发展全面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