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尚怎样的英雄:关于期末作文题的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这一次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的作文的情况,可以说相当不好。表现在优秀习作不多,很多同学的写作思路被拘束了,很多习作写的是一些相对陌生的新闻人物,所以抽象空洞,还有一些同学就直接抄袭了试卷中的阅读短文中的情节,而获得了低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是作文题的提示语出现了问题,先来看原题。

(原题呈现)同学们刚学完语文七下教材,你一定还记得献身祖国科研的邓稼先、横眉怒对敌人手枪的闻一多、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鲁迅、克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红军将士以及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尼摩船长……这些人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现实生活中亦有这样的英雄。

请以“我崇尚这样的英雄”为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1)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或生活感受;(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这次初一大市统考,作文题目充满了正能量,很有意义。不过,这个题目却没有出好。“你一定还记得献身祖国科研的邓稼先、横眉怒对敌人手枪的闻一多、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鲁迅、克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红军将士以及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尼摩船长……”这些都是书上的英雄,其事迹惊天动地,其精神感人至深。不过,书本上的生活与孩子有很大的距离。这样的提示语对于学生写作打开思路,几乎没有作用。

其次,出题老师对于“英雄”这个词语的理解过于单一。且去查一下“英雄”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英雄”的义项有三个1名词,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2名词,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3形容词,具有英雄品质的。

很明显,“英雄”的三个义项在本作文题目中适用的是第一和第二个。从邓稼先到闻一多,再到鲁迅、红军战士,尼摩船长更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而出题者对英雄的理解似乎局限在了第二项,将英雄仅仅理解为见义勇为、舍己为人者,为人民利益作出牺牲的人。在学生忙碌、紧张、平凡的学习生活之中,哪里有这么多这样的英雄呢?哪里会与这样的英雄近距离接触呢?

当然,有人会说,当今出现的疫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疫情作战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不过,孩子们更多的是在电视上、新闻中遇到,在抗疫斗争中,孩子们坚守在家庭中,上网课是他们的最寻常的生活。写作应该倡导的是让学生写自己真实而具体的生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习身边的榜样,提升自我。

“英雄”的第二项含义是什么呢?就是指某个方面的才能出众,而且“勇武过人”。什么是“勇武过人”,就是指其行为中的勇气、自信,产生的力量和气势很强大,超过他人,而且产生了一定(可以说比较大的)的影响力。这是相对宽泛意义上的英雄。

这样的英雄确实在我们学生的身边有很多,坚持学习的,敢于进步的,乐于助人的,不怕困难的,顽强拼搏的……而且他们从默默坚持,到发光感人,已经产生了一些引领的作用。我认为,倡导毅力、恒心、自信、自强、友爱、细致、专注等等的美好品质,乃至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这是本题所应有的引导的意义。这样也更加适合学生打开思路,写出更加丰富和精彩的习作,不至于千人一面,写一些相对陌生的电视新闻中的人物,空喊口号。

所以,是否可以将作文的提示语,作以下修改。

“你一定还记得献身祖国科研的邓稼先、横眉怒对敌人手枪的闻一多、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鲁迅、克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红军将士以及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尼摩船长……这些都是书上的英雄,其事迹惊天动地,其精神感人至深。不过,英雄还指,那些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他们或者专心致志,坚持认真学习,或者面对困难非常乐观,顽强拼搏,或者关爱他人,细心温暖……不管是书上的和身边的英雄,他默默坚持,发光感人,一直在引领着我的前进,是我崇尚的英雄。”

好的作文题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不觉得写作的难,既有规定性,又不局限于某个方面,能够写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