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致敬的“最伟大的作品”竟然与这些书不谋而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7月6日12:00,歌手 周杰伦 终于发布新专先行曲 《最伟大的作品》 。

他以一曲钢琴弹奏化身时空旅人,瞬移到 1920年代与彼时最顶尖的艺术家们相遇 ,展现种种狂想。

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的苹果,达利的表,法籍华裔艺术家常玉的“宇宙大腿”,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中国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以及朗朗的钢琴。

这简直就跟我们一些图书设计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些不仅仅是周杰伦心里「最伟大的作品」,同样也是我们法律人心里,思想与艺术激荡飞扬的「最伟大的作品」!相信很多熟悉我们图书的读者朋友,都见过以下这些经典好书的封面,但是来源却未必了解。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些大师一起,再次走近我们的图书,了解法律图书设计不仅仅是严肃而乏味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在用隐秘而伟大的方式,敬仰着艺术。

评论区留言本文中任意图书封面的原画作出处(名字+作者+年份),即有机会获得对应好书!我们会选取留言点赞量最高的几位朋友赠书~欢迎大家踊跃回答!以及还有哪些你们很钟爱的艺术家封面,也可以一起讨论~

「最伟大的作品」

 The greatest works of art

  1  

雷尼·马格利特

René Magritte

1898-1967

马格利特《人子》

法律稻草人

张建伟 著 

毫无疑问,在政府对法治越来越重视的当下,法律学者理应以自己所学之长承担更多入世担当的社会责任。品读建伟教授的法律随笔,你的阅读感受会经历一个由轻松到凝重的嬗变过程,你会感叹作者在轻灵的文字背后蕴藏那么多厚重的思想感悟。

—莫言

功利主义:赞成与反对

〔澳〕J.J.C.斯玛特,〔英〕伯纳德·威廉斯  著

劳东燕、刘 涛  译

20世纪后期以来,功利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处于这样一种境地:其讨论者日益鲜明地站在对立的营垒中,进行直接而尖锐的争论,或批评之,或为之辩护,中间的公允已越来越不可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当代道德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提出。罗尔斯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一种契约论伦理观,以对抗在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这一理论使哲学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于功利主义的观点,决定对它是取是舍。

在为它辩护的人们中,许多人意识到必须对这一理论的古典形式作必要修正,使之能避开某些严重的批评。本书作者之一斯玛特就属于这一营垒。另一方面,反对它的哲学家们也不得不考虑是站在契约论一边来反对它,还是以某种其它理论为依据。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哲学家威廉斯,代表着从怀疑论立场对劝利主义的批评。书中的这两篇文献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是了解现代功利主义理论的必读文献。

极速车王

福特  与  法拉利  的传奇对决

〔美〕A. J. 贝米  著  李立丰 / 译

1963年,随着一项商业交易胎死腹中,雄踞大西洋两岸的两位工业大亨,在世界最伟大的汽车比赛中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本书尝试沿时间脉络,粗略地勾勒两位巨人——美国的亨利·福特二世和意大利的恩佐·法拉利——在“勒芒二十四小时耐力赛”展开的对抗之始末。同时,本书也将细致描绘以命相搏的车手,以及承载他们成王败寇宿命的怒火战车。

即将登场的每一个名字,在汽车业界都如雷贯耳:亨利•福特二世、恩佐•法拉利、李·亚科卡、卡罗尔·谢尔比、菲尔·希尔、肯·迈尔斯、丹·格尼、布鲁斯·迈凯伦、约翰·瑟蒂斯,以及一个叫马里奥·安德烈蒂的新手。但更重要的,还属于诞生在这段激情岁月的不朽传奇——福特GT——问世四十多年后,依然占据汽车杂志封面的话题之作。这辆钢铁怪兽的设计和制造,只有一个初衷:在血色法拉利的主场,将醉心畅享史上最伟大勒芒王朝的恩佐•法拉利拉下王座。

勒芒二十四小时耐力赛……堪称迄今所知赛车业界最为出彩的营销工具……一场比赛的胜利,就足以为某个品牌打上质量超群的印记,并进一步转化为以百万美元为单位的销售额。这无疑是一场技术和工程、理念和胆识的对决。

惊世判决: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奥伯格费尔诉霍奇斯案”判决书

申晨/编译

2015年6月26日,美国*法院,以5:4的票数比例,就"奥伯格费尔诉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做出在美国全境确认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决定性裁判。该判决认定同性婚姻的权利受到宪法保障,且各州必须承认在其他州缔结的同性婚姻。该判决终结了长期以来美国司法界对同性婚姻合法性的争论,成为美国同性平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该案判决书由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主笔,并获得了金斯伯格、布雷耶、索托马约尔和卡根这四位大法官的支持,其余四位大法官罗伯茨、斯卡利亚、托马斯和阿利托提供了异议意见。

法的新路径

〔美〕罗斯科•庞德 著

李立丰 译

“有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本书想要迫切传达的意思却恰恰相反:法路千条,却罕有殊途同归者。”1950年4月在内布拉斯加大学“罗斯科•庞德讲席”的创办仪式暨首场系列讲座上,哈佛法学院前院长罗斯科•庞德留下了这句名言。

该系列讲座为期三天,名为“法的新路径”。本书即由该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成。庞德将个人数十年来投身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而获得的对法律的理解与感悟,以浅明的话语娓娓道出,其中穿插多个实例,谈古论今,展望未来。全书生动易读,从中可管窥庞德博大深邃的法学思想。

  2  

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mv截图

吴志攀 张纯《图像与法律》即将出版

内含关于达利作品的法律思考,敬请期待

本书源自吴志攀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的《图像与法律》系列讲座。讲座以图像为线索,为学生们讲解图像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图像传播与法律面临问题,图像与非法集资,图像与著作权,图像与肖像权,图像与网络暴力,漫画与诉讼,图像与医患关系,表情包的法律问题,图像的创意保护边界,图像与审判,刷脸与法律,图像与证据,偷拍的法律问题,图像时代与法治社会。作者以其深厚的法律功底和精深的艺术造诣,行走于艺术与法学之间,讲解中既有理性的法哲学见解,又有感性的艺术思维,适合广大读者作为通识读物阅读。

  3  

克劳德·莫奈

Oscar-Claude Monet

1840-1926

莫奈《蓝色睡莲》

谈颜论色:

耶鲁教授与牛津院士的十堂色彩文化课

〔美〕戴维·卡斯坦 〔英〕斯蒂芬·法辛 / 著

 徐嘉 / 译

我们生活在色彩之中。我们所处的世界丰富多彩,色彩彰显了我们的心理特征和社会性。我们无法逃避色彩,却又对色彩知之甚少。本书作者戴维·卡斯坦和斯蒂芬·法辛提供了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崭新阐释,帮助我们认识色彩这一异常精彩却又不易理解的日常经验。

卡斯坦是学者,法辛是画家,两人从文学、历史、文化、人类学、哲学、艺术史、政治和科学等不同视角观察了颜色。本书共十章,内容广泛,行文生动,每一章集中讨论一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是一个视角,展现出颜色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和发挥其重要性的各种非凡方式。

内含莫奈多幅经典画作《日出》《睡莲》等,从颜色的角度深入分析其作品。

  4  

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

梵高《星月夜》

立此存照——高尚挪用资金案侧记(增补版)

陈兴良 编著

《立此存照:高尚挪用资金案侧记》出版以后,高尚挪用资金案又有了一些进展,本书第一版末尾就提及本案已经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为此,高尚精心准备参加再审。再审的辩护人是邬明安,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的副教授。据说,再审的庭审效果还不错,但判决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再审判决只是核减了部分挪用数额,但仍然维持了原先的量刑结果。收入本书的再审辩护词和再审判决书,可以完整地展示本案的最终司法裁判结果。对于我来说,再审的判决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其中的内情亦有所知悉。尽管这仍然是一个有罪判决,但对于当事人高尚来说,这已经是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已经好长时间没有高尚的消息了,前不久从与高尚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位朋友那里得到消息,高尚又“进去”了,第二次吃官司。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否确切,也不知道这次“进去”和本书所记述的挪用资金案有没有关系。在中国,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也许有一天,高尚还会站在我的面前,向我叙说他第二次“进去”的遭遇。于是,我又能知道他第二个案件的各种信息。不过,本书不可能再有第三版了。所以,我还是希望把高尚给忘了,就当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么一个人。当然,本书还是会长久地存世,也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 陈兴良,增补版前言

“陈兴良作品集”系列之序跋集

陈兴良/著

法外说法 :本书是陈兴良教授的序跋集之一,收录了作者针对其本人的学术专著撰写的自序与自跋,共计108篇。这些序跋能够单独成书,主要是因为相关著作经常再版或重印,有着持续的学术影响力。同时,作者在写作时跳出著作的框架,兴之所至,随心所欲,体现出与正文的写作完全不同的心境和风格,使本书完美融合了学术性和人文性。

书外说书 :本书是陈兴良教授的序跋集之一,收录了作者针对他主编的学术著作撰写的序和跋,共计109篇。作者用主编这一方式集合学术研究力量和智慧,记录学术活动,倡导与建构新的刑法学术研究模式,也借主编序跋表达学术主张,流露思想情感,推荐年轻刑法学者,成为中国刑法学术史和作者个人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法学术资源整合、学术思想交流、学术人才推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外说道 :本书是陈兴良教授的序跋集之一,收录了作者应邀对其他学者的学术著作、丛书等撰写的序和跋,共计153篇。其中之“道”,是道理的“道”,也是作为法之理的“道”。陈兴良教授为他人写序,多数是推荐青年学者,这是作者延续老一辈刑法学家培育作者这一代刑法学者的方式,既是格物致知的学术研究,也是薪火相传的学术传承。

“小船静静往返,马蒂斯的海岸”

“星空下的夜晚,交给梵谷点燃”

“梦美的太短暂,孟克桥上呐喊”

“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