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苏格拉底:中西两大圣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孔子和苏格拉底:中西两大圣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孔子,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圣人。苏格拉底,西方历史上一位大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化圣人。两人的思想各自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汉民族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家庭、教育、艺术等领域,均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家庭人伦、重视教育的传统、厚人伦美教化的艺术观念,无不源于儒家思想。

苏格拉底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样表现在很多领域。如唯心主义灵魂不死论、逻辑思维辩证法、追求真理的精神、理性批判精神等,均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密切关联。

由于两位文化圣人各自在东西方文化史上占据显赫位置,比较一下两位大圣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两位大圣人都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孔子比苏格拉底稍微早一些,约在公元前551-前479年。苏格拉底约在公元前469年—前399年。

有人会问,比较两人生活的年代有何意义呢?我们再想一下人类文化史上另一位大圣人,就是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他生活的年代也差不多是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你看,这不是一个很神奇,很有意思的现象吗?就是说,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史上,几乎同时诞生了三位了不起的大思想家,文化圣人。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西方的苏格拉底。

你看,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吗?以前曾经有人专门研究过这一问题。这种文化发展的同步性,是人类文明史的一种巧合呢?还是隐含某种不可言说的秘密呢?

无论如何,反正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不约而同出现在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同一个历史时期,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

第二,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著作,但他们各自的思想都深深影响了各自的时代以及后续文化。

孔子的思想很深刻,内涵丰富,容量巨大,他的各种观点构成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础,奠定了后续儒学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孟子的仁政理论,荀子的性恶论,还是后来的宋明理学,乃至民国后的中国新儒家学派,像徐复观、牟宗三、冯友兰、熊十力等,中国儒学发展的所有分支和门派,皆源于《论语》及《礼记》中的观点。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万丈高楼平地起。孔子的思想就是中国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的根本和源头,甚至是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非常神奇和不可思议的是,尽管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巨大,他本人却没有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任何的文字著作,孔子的言行语录、思想观点,都是孔子的学生记录下来,传至后世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同样是伟大思想家,中国道家思想的祖师爷——老子,还留下一部道德经呢!

再看西方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很多思想对西方哲学、文化的发展同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苏格拉底以前,古代希腊思想家大多热衷于探讨宇宙自然界的秘密,像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各种天文现象的奥秘等。

所以这一阶段构成了西方文化发展的最早阶段,即自然科学阶段,因为古代希腊早期思想家像泰勒斯、恩培多克勒、赫拉克里特、毕达哥拉斯等人,都属于自然科学家,他们只喜欢研究外部自然界,对人类自身的各种现象和秘密根本不感兴趣。

苏格拉底可以算得上扭转西方文化发展方向的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人为,人在认识外部世界之前,首先应当了解人自己,所以他提出一条著名的格言叫:认识你自己。用中国人的话说,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你看,苏格拉底留下的各种言语记录,都是和人性、人情、人的生活有关,像真善美,正义、道德、友谊、公正、爱情、婚姻等等,极少涉及外部自然界。

苏格拉底人为,外部世界的秘密有神灵掌管,人是不应该介入的,否则就是亵渎神灵。所以苏格拉底的思考方向,改变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发展走向,开始从外部转向内部。

自苏格拉底以后,西方人才重点关注和思考同社会、人性有关的诸多现象与问题,并开辟出许多新领域,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理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修辞学、伦理学、美学等。所有这些人文现象、精神现象的研究成就,都和苏格拉底的启蒙影响密不可分。

和孔子一样,苏格拉底生前同样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著作,他的各种观点和思想,都是通过他的学生像柏拉图、色诺芬等人记录与表述出来的。

你看,柏拉图写的各种对话体文章像理想国、文艺对话集之类,其中提问题的主角都是苏格拉底。一般是苏格拉底先提问。比如什么是道德?别人回答:道德是诚实不说谎。苏格拉底接着举出反例:父亲为了让孩子吃药,谎称药好吃,这算道德吗?别人再解释,这也算道德。这样经过一正一反的层层辩解,在苏格拉底的逻辑引导下,参与对话的另一方才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苏格拉底对于这种由他创立的求知方法,称之为精神助产术,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别人学会思考,独立追求真理。这种心灵辩证法对柏拉图产生直接影响,柏拉图对话录不就是精神辩证法的结晶吗?

三,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重视学习和教育,强调心智启蒙的重要意义。

孔子热爱和重视学习的态度与精神,众所周知。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经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孔子终于精通古代周礼,成为一代礼学大师。

孔子非常强调学习教育的社会意义,如学而优则仕。他人为,一个人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提升道德修养,才能报效国家。

最后,孔子还提出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像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等。

孔子不仅终生都在学习,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兴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通过私人办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像子贡、冉有、子路等。中国历史上把孔子的教育成就归结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可见,孔子对学习和教育的重视,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君子人格;二是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建设出力。

前者关乎人的心智启蒙,目的是摆脱人性的自然愚昧状态,通过学习礼乐知识,培育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这个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性和精神启蒙。

后者关乎学习教育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即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对于学习教育的这种理解和看法,与中国古代其他学派像墨子学派存在根本区别。墨子授徒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家学者,即专门做学问的人,而不是投身社会,报效国家。

相较而言,孔子的学习和教育理念更为先进,也更具现实意义。毕竟,春秋末期,社会动荡,国家更加需要济世救民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埋头做学问的书呆子。

再看希腊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一种身份和孔子一样,是古希腊雅典的一位教育家。只是有一点和孔子不同,苏格拉底没有像孔子一样,兴办私人学堂,而是一边逛街散步,一边拉家常,和周围的人探讨学问,寻求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他是领受神的旨意来到世间的。他的神圣使命是激发雅典人的求知热情,开启理性的心智,引导人们驱散心灵雾霾,不断探寻真理。

苏格拉底把自己称为雅典人的牛虻,意思是不断提醒昏昏欲睡的雅典人,让他们保持头脑清醒,不断探求人间的真善美的价值。

苏格拉底为何如此重视获取知识呢?为何如此重视和别人探讨学问,同时也在启发和教育别人呢?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知识就是美德,获得正确的知识是培养道德人格的前提条件。换言之,一个人只有首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善,才有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德性的人。这就是知识和美德的合二为一。

由于获得正确知识和人的道德完善,两者关系非常直接和密切,苏格拉底才大力呼吁雅典人重视学习,不断探寻真理,他也才一直致力于和周围的人探讨各种知识问题,像正义、诚实、美、友谊等等。

你看,在关乎知识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上,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立场和观点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知识不是空洞的学问,而是和人的修身养性有关,和人的现实生活有关。

孔子说,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苏格拉底说,先懂得真正的善,才能成一个有德性的人。两种观点的逻辑是一样的,都强调知识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作为东西方文化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圣人,他们出现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他们的哲学观点及教育思想,拥有许多深刻的相似性,这是属于历史的巧合,还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必然逻辑,这是一个比较耐人寻味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