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及欣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嵇康与山涛都是魏晋名士,同属竹林七贤,在魏向晋过渡期,在司马家族向曹魏政权夺权时,竹林七贤抱团取暖,不为司马氏服务,表现了忠孝礼节,名重一时。

他们在山阳的竹林里喝酒唱和,论养生之道,超然物外,看淡名利,可谓是志同道合,人生知己。

然而,随着曹魏政权的败落,司马家族的得势,加之司马家族对魏之名士的威逼利诱,竹林里再也没有当年的祥和气氛了。竹林集团本就是一个兴趣小组,不是政治集团,所以很快就松散甚至分化了,许多人都无法坚持自己的名节了,因为活在比什么都重要,山涛走了,王戎走了,向秀也走了,连阮籍也不得不去做官了。毕竟司马昭的长线放在那里,高官厚禄谁不动心,再则,人家虎视着你呢,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眼中,不出山吗,随时都可以找你麻烦,甚至要你的命。读书人再有能耐,其实小命在人家手里攥着呢。

嵇康是竹林集团的精神领袖,还与曹家有割不断连着肉的关系,所以嵇康不甘出卖自己的灵魂,他坚持与司马家族不相往来,他坚持他的个性,过着放荡无羁,纵酒作乐的神仙日子。

山巨源(山涛)与嵇康是莫逆之交,他俩可谓是人生之知己,山涛应知嵇康之秉性,但是他也更知司马昭之底细。所以在山涛的心里总有一个难解之结,他不能丢下嵇康,不能让嵇康往与司马家族对抗的死路上走。

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山涛欲请嵇康出山,代替他刚离任的职位,很明显,山涛是出于好意,但是万万想不到的是嵇康非但不领情,而且还作书回绝。

这封书信就是千古流芳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曾在高中时读过此书信,觉得言辞尖刻,薄情寡义,大有与之老死不相往来之感。更主要的是,我以主观出发,以绝交两字入题,把山涛当成了一个卖名求荣,拉扰故友的势利小人,把山涛放在在嵇康之对立面来读这篇文章。其实是谬之千里矣。

这封绝交书是知己知彼的两个人生知己的一次坦坦荡荡的心灵交底。山涛有保全嵇康之心,而嵇康更有保全山涛之胆量。

嵇康的绝交书完全是在知道山涛之良苦用心的前题下写的。

对一个过去的知心朋友写如此一封绝交书不合常理。

所以,对这封绝交书,我有自己的见解。

通读全文,贯穿其中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情断义绝。却觉其中有诸多不可解处,绝非简单的绝交信札。比如《绝交书》通篇从天赋秉性一路说到平生所历,洋洋洒洒过于千言。在这封长信里,嵇康谈到了他的疏懒不羁,他的丧亲之痛,他的无法容忍,他的有所不为。七不堪二不可,铺排开来,是他和官场的不调和,和人世的不相容,是他内心最隐秘的苦痛和无奈。看过去是嬉笑怒骂,锋利文辞,细品却也是光风霁月,坦荡相交。如此推心置腹的自白,于绝交之作中,实为罕见。更不可解的是这封信措辞近乎尖酸刻薄,且不论山巨源与嵇康多年交好,只谈嵇康的秉性,便是真的断交,也不至于此。

嵇康真与山巨源绝交了吗,并不是,嵇康临终托孤之人就是山涛。这怎样去理解!

本人私下认为,嵇康不出仕是有难言之苦衷,是他与曹魏的缘源太深,也可认为是他的内心的高贵的坚持,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他既是坚持不为司马昭所用,然而司马昭并没有放过他。司马昭想通过多种手段去笼络这位竹林集团的精神领袖。山涛之劝嵇康入仕其中也有司马昭的因素。

山涛出面,嵇康两难,出山违背名节和个性,不出既使山涛尴尬又得罪了司马昭,嵇康思量之后的绝作就是就《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封绝交书既是表明心迹,又是为山涛设计了保护圈。意思非常明显,嵇康之不为司马昭服务完全是他个人的性格所至,与山巨源无关。

从这个观点来分析此文就可以理解为何嵇康与山巨源明断而实不断的关系,明白了为什么嵇康放心地将儿女家属托付给山涛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