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是最虚伪的善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01

之前看过电影《搜索》,印象很深刻。

影片讲述了名叫叶兰秋的美丽女子,在做体检时查出淋巴癌晚期,在去上班的公交车上精神恍惚未给老人让座。

售票员大声地谴责她,她仍无动于衷。后来老人说:“算了算了,就当这个座儿呀,我让给这位姑娘了。”

此事被旁边的女记者用手机拍下,交给了做主编的姐姐。然后姐姐把视频放到网上大肆炒作,名为“墨镜姐不让坐”。

与此同时的叶兰秋痛不欲生,向老板借了100万彻底玩起了消失。本想借这100万治疗的,却在这一周疯狂的网络媒体暴力后,叶兰秋不堪舆论压力,跳楼自杀了。

我们当然推崇尊老爱幼,但是电影中的老人显然将这种社会美德当成理所应当。认为:“我是弱者,你就应该帮助我。”

道德绑架自古就有,是弱势群体的惯性思维,也是他们屡试不爽的手段,因为道德武器不用花钱,不用找关系,还能抢占制高点。

老人用尊老爱幼争夺公交座位,穷人用有钱就该多出力谴责不捐款的有钱人,熊孩子仗着自己小就可以胡作非为。

道德竟成为一个有力的伤人武器。一旦道德绑架失败,便在你身上贴满各种子虚乌有的标签,让你饱受谴责。

道德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从来只能约束自己,如果想用道德约束他人,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无疑是最大的不道德。

02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篇热文,标题大概叫《婚姻中最怂的时候,是没人帮你带孩子》。里面的观点可能戳中了很多妈妈的心,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小孩是自己生的,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教育起主要作用,老人只是辅助性的帮带。我做过全职妈妈一年半的时间,深刻体会到带孩子和做家务的不容易。

我们的父母本可以退休之后,大把的精彩生活去享受,可为了减轻自己儿女的压力,他们默默地肩负起带孩子的重任。

他们体力上的耗支和情感心理关怀的缺失,儿女的不理解是老人的心病。

所以我们更应该带着一份感恩的心,和父母多交流,共同探讨和商议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父母帮你带娃需感恩,不帮你需理解。他们没有这个义务,你才是孩子的直接监护人,请不要再用道德绑架来谴责老人。

不管怎么说,父母带或不带,都要孝敬他们,因为我们也会慢慢变老。

03

在网上曾看过一个词叫“混蛋逻辑”,比如说:你向我借钱,说过几天还,结果过几天你不提这事了。

然后,我向你要,你却背地里跟别人说: ”嘿,这人真小气,不就这点钱么。还在那催。“最后你不讲信用骗了我,我还成了小人。

不知道从何时起,借钱的成了孙子,还钱的反而成了大爷。

你找人帮忙就该心怀感恩,无论是借多少,都是别人辛苦挣来的,既然帮你是信得过你,知恩图报的人行走八方,恩将仇报的人寸步难行。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别拿人家对你的情分当成应尽的本分。

我依然会给那些和蔼的老人、懂事的孩子、善良的孕妇让座,依然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和信任。

但是道德只能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打扰别人的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