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霸气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1.描写“秋天气势宏大”的古诗词是什么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3.《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7.《天净沙·秋》 (元)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8.《秋思》 (唐)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9.《秋夕》 (唐)白居易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10.《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11.《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12.《秋思》 (唐)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13.《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14.《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宋)贺铸 一叶忽惊秋。

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

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

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

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15.《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秋天万物凋零,似意味着生命之终结,这极易引起那些历经磨难而年事已衰的文人的共鸣,有人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有人凄苦孤单,仕途失落,有人悲英雄迟暮;有人叹人生几何。时代环境的压迫,自己身世的飘零,无论是迁客骚人,还是壮士忠臣,无论是深闺怨女,还是疆场须眉,往往都要借秋景一抒衷肠。

秋天,在不同人群中有着不同的况味,对于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他们的劳动有了结晶、生活有了回报,“美好”、“幸福”必然成为他们诠释这个季节的最好词语。而在历代许多文人眼中,他们却常常为这个季节的飘零而触动内心的底线,这使得他们的笔下所罗列的关于秋的文字常常蒙上了愁怨的色彩。

屈原的《湘夫人》中正是这样,将主人公的心情与环境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使得我们透过季节而见主人公的心绪,通过主人公心绪的怅惘又可以看见作者彼时的心情。屈原所看到的秋天更多的是惆怅、是愁情,他将自己悲剧的遭遇与这样一个季节紧密连在一起,哀叹了壮志难酬、入世艰辛的情怀。

秋天,之所以具有凄凉的属性,源于生命在大自然中的体现。草木从绿变黄、再到凋亡,秋天成为这些生命从有到无的交接点。

人的血液里流动着一种无形的东西叫情感,对于生命的这种轮回中最残忍的一幕,往往生发了凄凉、悲切之情,而这种凋亡却又是人为所无法改变的。所以,际遇坎坷的文人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人生遭遇便触景生情。

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在宋玉的《九辩》中发端。“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宋玉面对失职放逐、落魄残生的景况,在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伤中流露着自己坎坷的身世。李清照在她的《声声慢》中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的残秋景色作为衬托,倾诉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生活的哀愁。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又是人情感最真的时候,这样的季节,痛定思痛,人会对过去、对现实、对未来多了一份思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简单的景物描写却构成了一个心绪凌乱的内心世界,在“夕阳西下”之时,“断肠人”仕途失意、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杂感清晰可见。就连豪放派词人苏轼面对霜露既降,木叶尽脱的秋夜也萌发了《后赤壁赋》中遗弃尘世的思想。

“悲秋”主题折射着中国文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内心世界,是统治中国文人两千多年的儒家入世思想使他们对这样一个特殊时节产生浓烈的情感,当际遇坎坷无能为力时,这种情感便会来得更为猛烈。然而,作为文学上一种诗意的体现,“悲。

2.描写秋天的句子诗句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2.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____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_——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4.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____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6.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7.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8.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9.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1.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____杨万里《秋凉晚步》12.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13.秋到长门秋草黄。——薛昭蕴《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1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5.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____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16.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1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18.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____王勃《山中》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0.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3.《秋词》中一反常情,气势不凡,明确表示爱秋的诗句

《秋词》中一反常情,气势不凡,明确表示爱秋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意思为: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出处】

秋词二首 其一

唐代诗人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⑴, 我言秋日胜春朝⑵。

晴空一鹤排云上⑶, 便引诗情到碧霄⑷。

词句注释:

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 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碧霄:青天。

【白话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4.形容秋天好风光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长

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5.急需 有气势的散文 关于 秋 的

罗兰: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

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

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

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

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

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

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

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

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回答者: 邓不利少 - 三级 2006-11-25 14:24 秋天的纪念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首先映入人的眼帘,自然界的物象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正如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诸如李白“人烟寒桔橘,秋色老梧桐。”

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柳永“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孟浩然“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元萨都刺有五绝云“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唐朝诗人马戴更把这种愁绪推到极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羁旅他乡,忽见落叶纷披,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

空园白露,孤壁野僧,极为清寒寂寥之境,沧桑至极,欲说还休。杜子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常年在外,忽逢秋叶飘零,联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时节,失落的人生,他的满腔愁绪劈空而来,万里与百年,无涯的空间与飘渺的时间,艰难苦恨,潦倒新停,尽付昏昏浊酒滔滔江水。他的《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旅居夔州时期,飘摇难料的身世,颠沛流离的老境,欲济无楫的失意,国难家愁与秋的荒凉冷落浑然一体,苍凉的悲壮,苍茫的愁绪,排山倒海,风云变幻,动荡不安,正如“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之际,诗人酬志无门,只能游于江渚之上,当他体验了底层的苦难,便获得了精神的回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秋,却是意境的写照,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秋霄日色胜春霄,万里霜天静寂寥。”

王勃的意境更为开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则以豪放见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苏轼这个大才子,心境随世态而渐老,他的笔下既有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有往事如烟不可追忆之苦,“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还有人生如梦不堪回首的浩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宋林逋则把秋的景象意象化,“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抛开了浅盏低吟,唱起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对于唐人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人王士祯则是独钓了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人遗世独立超然物外,其境旷世高古摄魂夺魄。

6.描写秋天的古诗,短点的诗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