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安妮宝贝的新书《月童度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文/空糖罐子

有一段时间,我很依赖安妮的作品。每当心绪烦乱或是一时间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我便会从书架上取一本安妮的书来读。她的作品中,散文最喜欢《清醒纪》,小说最喜欢《莲花》。从上一本书《得未曾有》开始,她改名庆山。或许,改名只是她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和选择,可在我看来却是勇气可嘉的决定。就算喜欢她的人依旧喊着安妮,安妮,但对她来说已然不一样了。她走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学习,不断寻找某种自我完善的方式。无疑,在人生最低落的时候遇见了她的书,夜夜捧读,灵魂交织,我的骨血里也刻下了她的印记。

我还是习惯叫她安妮。

在写作《月童度河》之前,她正在写作一个长篇小说。之后生活中发生一些事情,使她决定停下来对它进行修改,也对自己的心进行一次清理。书中的大部分文章书写于2012至2014年间,记录了当时的心路和想法。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用之一、之二、之三、之四段隔开来。

印刷时,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将短篇与散文作为区分。《长亭》曾收录于某年《城市画报》的情人节特刊。《月》收录于2009年与闫月、hansey和作发行的跨界合作图文音乐本,随书的CD里包含四首闫月创作的音乐:《大海》、《敦煌》、《哀歌》、《她》。《日消情长》则是讲的《浮生六记》作者沈复与妻子陈芸的故事。

喜欢安妮,不止于她的文字,而在于她不断地在通过生活和写作来完善自己,解决问题,尽量使自己由心深处感受和学习以使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时候,我们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走着走着,就活成了别人想象中的样子,太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渐渐的,竟就忘了自己最初的愿望: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将它称之为迷失。

而幸好,有一种文字,它能让你如梦初醒,不至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世界里彷徨不定。

这一次,拿到安妮的新书,我并未迫不及待将它一口气读完,而是每晚临睡前读几篇,摘录一些喜欢的字句,然后酣然入梦。曾几何时,我也常被失眠困扰,直到我发现自己拼命想要抓住的原本就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诚然,割舍一些美好的东西是困难的,但不属于自己的美好揣在手上也无济于事。

整理我的摘录笔记,抄写于下,分享给需要的人,也时刻警醒自己。

1。人的困惑若拘泥于世俗层面,逃脱不出婚姻、家庭、爱、孩子、工作、经济……诸如此类的主题。这些要素构成现世安身之所,也是坚不可摧的牢狱。

2。一生莫不是如此。出生到十岁,懵懂无知。二十岁,年少幼稚。三十岁,莽撞奔波,生儿育女。四十岁,心有压力,工作忙碌。五十岁,老态毕露,身心衰竭。六十岁,有些人开始离世。很多人的一生,貌似忙忙碌碌,奔波颠倒,却又好像从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3。人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不是试图找到答案,而是背负到可以卸除的那一天。

4。什么是解脱?先不说生死,不以习性和情绪煎熬自己,即是当下的解脱。

5。生活有其不可言尽的规则。写作者若没有些许出世之心,只是盯着生活的物质层面,会成为作品写不好、生活也过不好的人。

6。好的方式是,完全地终结手里经过的每一件事,这样才能放下。软弱地拖拉,有保留地付出,都是对自己的剥削。不管是在午后做一道苹果派,还是需要长久承担的责任,都当如此面对。把事情做完尽,不再回头,没有拖欠。糟糕的是那些半途而废、不彻底的人与事。

7。要求对方容纳任性和坏脾气的女性,要求对方满足各种要求的,最后会吃很大的苦头。期待对方一生只爱你一个人,也会吃苦。不谋求身心独立,只想依赖和榨取他人,无视事物在无常中的轨迹。希望盛开的花不会枯萎,前行的河流倒退。这些都是日后受苦的根源。

8。不要轻易伤害别人。有时情绪化突然发脾气,说了一些气头的话,可以被原谅,对方会回头想起你的好。伤害到根上,就不行,不会再信任,也难以原谅。这个根,是当时的表现是否纯粹站在自私的角度。很多人带给他人的伤害是情绪的。也有人是根性的。

9。人与人的慈悲,也表现在不要拆掉青蛙的井。青蛙有权利自在地活在自己的局限里,大海在哪里不关他们的事。优雅是:选择性过滤。不想也不提那些困难的事。做简单的人,遇见再复杂的事情,觉得睡一觉就可以过完。

10。人不应该捆绑自己,再试图去捆绑他人。

11。太熟悉的人,不做放肆的事情,可以做其他的事:生育孩子,陪伴他的父母,出席他的公司宴会,招待同事和客户,每一个夜晚同床共枕入睡。而不太熟悉的人,除了放肆的事情,其他百无一用。

12。原来告别和遗忘,才是余生大半辈子要做的严肃事情。相比起来,狂热的恋爱,近同一个喷嚏。

13。若人置身在暗中太久,如同沉潜深深海底,当他得到机会浮出水面,突然挣脱所有束缚,睁开眼睛,他会被光芒刺瞎吗?

14。其实所有事情到了最终,是非成败不是紧要。紧要的是我们曾持有过的诚意,以及为了实践而做出的一次次挣扎,一次次付出。我们无法借用他人他物来试图解决自身问题。最终,一切都要从自身出发。要回到自己的身心之内。

15。要注意那些可以轻而易举伤害你的人,那些一再以痛楚和挫败试探你的人,那些举起诱饵引你走入迷途森林的人,那些曾经削弱你的力量和感知,并让你深深触动、粉碎自我的人。他们是力量的老师。

16。无法真实感受自己的痛苦的人,对他人也会格外地麻木和残忍。

17。我们需要能够劝诫和带来启发及引领的朋友,并且珍惜人与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不会永远是这样的。要心存感动和珍惜,尽量不用自己的习性和低劣之处去污染关系。

18。要成为别人愿意为你花费时间的人。

19。我们无法违背自己的本性生活。就像有些花追随太阳,有些花只爱在月光下开放。接受自己,顺其自然。

20。像花草一样自由生长,走愿意的路,不以社会功利价值观扭曲自己。这样很好。

21。人学习的应是智慧,而不是知识与概念。所以,多与散发出智慧和气质的人在一起,与安静而踏实的人相处。或者多去气场清净的场合。这些引领对孩子十分重要。只会是通过存在、熏染,发散、吸收而传授的。

22。大多数中国人的情感意识处于低的水平,习惯以模式相处,忽略心灵的感受。我们早年被如何对待,长大之后也会这样去对待自己和他人。如果没有经历自我教育,不去训练,获得觉知,这段弯路会延伸到老死都不改变。

23。文字对一个作者来说,首要的作用,是给予自己。记录下来,有所感恩,不过是如此。

24。现代人时常抱怨工作忙碌,身心疲惫,觉得人生空虚,欢乐稀少,谁曾想到反省自身。如果一颗心不曾萎缩和停顿,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处处是景,都可细心关照,用心体会。而对待爱的方式,也会更从容更笃实。不会随着新鲜感的逝去,时间的推移,使对方成为一道可有可无的摆设。

25。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会带给人安全感。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持戒。

26。明日即便没了,这一刻人与人之间也要心无旁骛地喜悦地活。

27。如果不能使人产生喜悦、平静、清净、往上的感受,而使他人得到的是烦恼和痛苦,这是需要检讨的。尽量有益于人,而不是损害。对不合己意的人与事不要采取攻击。有时理解会变,而语多伤人。

28。清理痛苦的思维方式,接受实相的存在,而不是被情绪和妄念拨弄。

29。断舍离也包括终结一些无药可救的人,这不代表有错。

30。清凉感来自于给他人做任何事持任何观点的自由。平常心是愿意开放地接纳一些可能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