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陪我一生,我送你最后一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完美的人生是不是就是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走到生命的尽头,然后与家人体面地告别?

        爷爷说他二月初二要走了,让小叔叔挨个打电话叫儿孙们前去看望他,我接到电话后没有信爷爷的话。93岁的爷爷一向思维清楚,声音洪亮,谈吐自如,怎么可能会突然说自己要走了呢?而且还准确地说出要走的时间。他一定是生气了,生气大家没有时常去看望他。热爱生活,喜欢热闹的爷爷刚熬过一个冬天,无论如何都不会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离开人世间的。

       

        可是爷爷真的在二月初二那天永远离开了,他等到他的儿孙们都去看望完他之后平静地睡着了。春天已到,春花娇艳,树色青青,又可以放风筝了,爷爷却再也不愿意醒来,只剩一盘风筝线孤零零地堆在墙脚。在他离开之前,他不愿意让他的儿孙们留有遗憾,他等与大家体面地道过别后,才让自己的人生完美谢幕。他走时没有病痛,只是睡着在他喜欢的季节里,再也不愿醒来。

        他临走前一夜,他还逗着孙子喝酒,从千里之外赶来的小姑姑陪他聊天,给他喝水,可他喝过几口之后再也不喝了,他说他后半夜要走,如果喝得太多的话他就走不了了,看着他的精神头,谁都觉得他在开玩笑。那一夜,他拉着奶奶的手说了很久,聊了许多过去的事,他问奶奶:“前几天我说你了,你还生气不?”奶奶说:“你啥时候说过我?我早就忘了。”爷爷笑着说:“忘了就好。”92岁的奶奶记性越来越差,爷爷总是不放心奶奶,那一夜他或许在自责,要等奶奶原谅了他,他才能了无缺憾地离开,奶奶不记得了,是对爷爷最好的宽慰。爷爷和奶奶拉家常似地说:“明天我就先走了,你就后面来。”奶奶答应着说:“嗯,你先去,我后面就来了。”他们的语气轻松得好像爷爷只是去上班一样。大家在笑爷爷和奶奶的对话,或许奶奶根本不知道爷爷“先走”是去哪里,可谁料到那竟是爷爷对奶奶最后的告别。

        初二的清晨,爷爷像往常一样睡着了,呼吸均匀,可是谁也唤不醒他,他就那么静静地躺着,任儿孙们都围在他身边,任由大家怎么喊他,他都不理不睬,只是呼吸着,长辈们说他一定还有所牵挂。奶奶拄着拐杖被搀扶着进来了,她站在爷爷床边说:“你想走就先去好地方,我后面也就来了。”那一刻奶奶居然变得异常清醒和冷静。过了一会儿,爷爷真的走了,他走时正是正午时候,院子里阳光明媚,他精心侍弄了大半辈子的那些花正含苞欲放。爷爷奶奶相伴72年,到最后爷爷舍不得离开还是在等奶奶的告别,72年啊,哪能说走就走,然后独留另一半在人世间?

        奶奶劝爷爷放心先走之后,坐在隔壁堂屋的沙发上哪里也不肯去。过了一会儿,她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以后再也没有人给我泡茶了。”感觉她像被爷爷遗弃了一样,望着我们一脸委屈,眼泪就那么流着,浸满每一条皱纹往下淌。我们像哄孩子一样说:“怎么没人泡,不是有婶婶给你泡嘛。”五婶忙忙地应着说一定给她泡茶,奶奶听了止住了哭。可是两分钟之后,她又委屈地哭了起来:“你爷爷走了,以后再没人给我泡茶了。”不知是糊涂,还是悲伤,奶奶的思维变成单一循环模式了。奶奶一辈子喜欢喝茶,正如她说的,她出去干活回家后,爷爷总是会给她泡好一杯茶的。一杯茶,一辈子,奶奶哪是担心没有人给她泡茶了,而是她想起的是爷爷对她一生的照顾从此画上了句号。爷爷奶奶共同育养七个儿女的一生,是爷爷奶奶点点滴滴一起经营的一生,这一生的相陪相伴哪是儿女给她泡一杯茶所能代替的。

        在家祭奠爷爷的三日,家里前来吊唁的宾客盈门,大家忙着还礼,忙着招呼,只有奶奶谁都不认识,她颤颤巍巍地守在爷爷的灵前,哪里也不去,她分不清儿孙们谁是谁,但她一直记得爷爷就躺在那里,她只记得爷爷,这一点她从来没有一丁点儿糊涂过。她清楚的时候说:“你爷爷走了,我再陪陪他,等下葬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了。”她糊涂的时候像个孩子似的大哭着说:“你爷爷把我一个人撇下不管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了,也听不到他跟我说话的声音了。”谁劝她去休息一会儿她都又哭又发脾气。三天的时间里,奶奶很少休息,也很少离开灵前,她只是说着那几句话,只是不停地哭。

        爷爷陪伴奶奶一生,奶奶送爷爷最后一程,即使奶奶有点糊涂和健忘,但她却很清楚,这一送将永世不得在阳间相见,她那孩子般的哭实际是撕心裂肺的悲恸,用奶奶自己的话说:“心都烂了。”

        我想爷爷一定是去天堂了,他一定是怕奶奶先去天堂的话太孤单,所以他要先去那里做准备,然后等着将来迎接奶奶,在那里继续照顾奶奶。

       

     

        时隔两月,四月初二,家族中辈份最大的六太太也因病去世了,享年78岁。在去祭奠的路上,我想起奶奶送别爷爷的情形,心里又开始疼了,这次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六太爷,六太爷身体健康,思维清楚,在这阴阳相隔的别离中,苍白的语言最是无用。

        照旧宾客盈门,照旧哀乐阵阵,照旧锁呐悲鸣,初夏了,心中却透着凉意。见到六太爷还未来得及张嘴,却被六太爷先拉起手打招呼,他脸上带着笑,招呼大家坐下,招呼大家吃饭,他说:“你说能怎么办啊?生了病了又治不好。你看这么多人,大家热热闹闹地送走也挺好。”可是我听着他反过来安慰别人时,眼泪却来了,心中被压制的难过堵得满满的,我既难过听父母和长辈老说起六太太年轻时受的苦难,也难过她暮年该享福时却受病痛的折磨,而六太爷的坚强让我愈加难过。

        祭奠三天,六太爷很少守在灵前,他一直出出进进地忙碌着,招呼着每一个前来吊唁的亲朋,或许他想给五个儿子撑着精神,不让大家为他担心,或许他只有忙着才没有时间想六太太已经走了的事实,或许他想很体面地送六太太最后一程。总之,他一直带着笑,一直忙碌着,好像拓只是送六太太去长途旅行一样淡定。

        墓穴已经挖好了,初夏的阳光烈烈地照着,望着即将下葬的棺材,儿孙和亲友们悲恸的哭声回荡在山间。六太爷却绕着墓穴左左右右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是他送伴他一生的老伴最后一程的终点了,他要亲眼看着安顿好她才能放心。即使看着几日前还陪他说话的六太太在他眼前变成一座矮矮的坟莹,六太爷始终没有悲伤,或许让他坚强的理由是他一定要送好六太太最后一程,不能有任何马虎,这是他能为陪他一生六太太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第二天,六太爷红肿的眼睛出卖了他心中的悲伤。等亲友离去,等疲倦的儿孙们睡熟,等他撑到送完六太太最后一程之后,他应该悲念了六太太一整夜,从年轻时的两情相悦到年老时的相陪相伴,还有这两个人共同搭建起来的叫“家”的空间,以及那时时处处存在着的身影,他一定独自咀嚼了一晚,没有人知道他独自垂泪缅怀老伴时心里有多疼,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如何熬过那一夜的的,等再也见不到六太太的第一个黎明到来时,六太爷双眼红肿,泪痕斑斑。

        送完老伴最后一程的心啊从此空出一大块,无论儿孙多少的关心都填不满,占不了,此后只能装着叫想念的悲痛。

        我的祖辈们就这样默默地用一生诠释着相濡以沫。你陪我一生,我送你最后一程,在坚强中担负起爱和责任。或许我们对他们最好的缅怀方式就是秉承着他们的精神继续好好生活。

        我越来越宁愿相信真的有灵魂的存在,真的有天堂,这样那些故去的亲人们就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某个空间,默默地注视着我们,陪伴着我们。如此人生也就只是一次短时间的旅行,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在另一个空间相聚,在那里我们仍旧是幸福的一家人,而且再也不用面对肝肠寸断的生死离别。

      谨以此悼念我故去的亲人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