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的文学作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彭城赋
文/张思桥
鸿蒙暨开,九州序列。唐尧画地,是为大彭[1]。历风霜兮始为固,斫荆莽兮聿而兴。洎乎偃王决起,四方攻伐。天子畏葸,分鼎与宁。而后遽然见祸,无端加兵。东方鸿鹄,自此不鸣[2]。春秋失义,王命不听。小国授地,大邦称雄。惜我彭城,沦于宋域,流于楚疆[3]。福祚小靳,曾若牛羊。
苍黄挟令,下揆秦王。刀锋所指,戡平八荒。于是聚锋镝,筑长城,造阿房,修秦陵,生民涂炭,忠良伶仃。然后陈王揭竿,豪杰景从,项氏建幡于吴会之地,沛公发轫于古彭之膺[4]。于是英才如曜,良俊竞游。有舞阳、绛侯为之弼,平阳、酇侯为之筹[5]。策马扬辔,直走嶕峣;广揽奇士,磅礴郁缭。然后子婴系组,纳玺出降,沛公布告,约法三章。若乃项羽入关,裂地誓盟。引师东向,定都彭城[6]。户山戏马,九里鏖兵[7]。至今犹在,慷慨悲声。
至于高祖平寰,白马剖符[8]。彭城归楚,子嗣其居。[9]故有诸王陵遗至今,楚汉风化之孥[10]。而后韦孟横爌,长讽特书[11]。天师仙降,道出名区[12]。有子刘伶善美酒[13],有作《世说》若清芙[14]。此乃乐天、苏子之故地[15],重光、梦得之旧庐[16]。
壮哉彭城!中华齐寿之地,千秋交要之衢。文明自兹发绪,鼙鼓于此高喧;英雄迭出未断,文豪层起不阑。
尔乃湖山壮阔,风物锦绣。云龙腾气[17],子房寻旧[18]。黄河如带,运河奔走。城南葳蕤,山间空卧东坡石[19];林荫幽阒,湖边静立燕子楼[20]。放鹤亭荒[21],谁觅仙人之迹?兴化寺在[22],堪悟佛法之由。至若惠风和畅,显红岛上成追忆[23];天朗气清,苏公塔下思绪稠[24]。大风起兮豪情寄,楚歌动兮壮志游。
嗟夫!天地茫茫,古郡沧桑,江河共衍,日月同光。风云过往,代有旷世之豪杰;古今流变,长存道义之光芒。惟吾同侪,略修其身,稍善嘉行,但问心而无愧,虽世事不我通达,我自浩然宴然也。
注释:
[1]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徐州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2]徐偃王是西周徐国国君,建都泗水,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趁周穆王赴瑶池会西王母之际,率军西进,紧迫黄河。周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
[3]春秋战国时期 ,徐州曾先后被列入宋国和楚国的疆域。
[4]沛公: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后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5]舞阳侯,樊哙;绛侯,周勃;平阳侯,曹参;酂侯,萧何。
[6] 项羽进入咸阳后,在全国范围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自封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7]户山,户部山;九里,九里山。
[8]指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
[9]西汉时,徐州一带被封为楚国。
[10]徐州有汉文化三绝,分别指“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
[11]韦孟,西汉初诗人,彭城人。
[12]天师,张道陵 ,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
[13]刘伶,字伯伦,中国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当时应属徐州)人,“竹林七贤”之一。
[14]世说,此指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刘义庆,汉族,彭城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
[15]乐天,此指白居易。白曾于徐州任职,并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作品;苏子,此指苏轼。
[16]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彭城人;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17]云龙,指云龙湖。原名“簸箕洼”又名“石狗湖”。
[18]子房,指子房山。与云龙山、九里山、户部山并称徐州四大名山。子房山原名鸡鸣山,传说楚汉相争中张良曾命士兵在此吹箫散楚兵,遂更名为子房山。
[19]东坡石,指东坡石床。
[20]燕子楼,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愔(张建封之子)镇守徐州时,在其府第中为爱妾关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燕子楼。
[21]放鹤亭,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元丰元年秋,苏轼写了《放鹤亭记》。
[22]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缘北魏大石佛而建。
[23]位于百步洪南的显红岛,原为故泗水中的一处由激流冲刷起的泥沙沉积而成的沙洲,北宋苏轼知徐州时名为中洲,后因民间传说熙宁十年黄河决口入泗,苏轼带领州民抗洪时,苏姑为救满城百姓献身黄河,徐州百姓在沙洲上捞得苏姑红袍,因此后人将此沙洲命名为显红岛。
[24]苏公塔,位于徐州苏公塔影景区,是为纪念原任徐州知事的苏轼而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