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第聂伯河会战(上):主场的优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6


在历史的舞台上,第聂伯河战役(上)如同一场壮丽的交响乐,苏联的象征——第聂伯河,如同一条巨大的弦线,贯穿整个战场。1943年的夏秋之交,德军试图在它的庇护下寻求喘息,库尔斯克战役后的苏军,如疾风骤雨般卷起,五大方面军集结,兵力总计263万,朱可夫的战略构想是巧妙地在左岸实施战术迂回,包围敌人。然而,斯大林的决策偏向全面攻势,希特勒则在"东方堡垒"防线后固守,预备坚守至10月底。


曼施坦因的防线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苏军沃罗涅日和草原方面军的攻势一时受阻。尽管魏斯的五个师在空军和坦克的掩护下,让苏军的推进变得艰难,但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坦克集团军于8月26日发起的进攻并未迅速突破。巴托夫攻占谢夫斯克后,尽管持续到8月31日,仍未能动摇德军的核心阵地。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采取非传统战术,8月27日开始的攻势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第9坦克军在9月30日晨攻占格卢霍夫,但卢德钦柯的阵亡和第60集团军的60公里推进,只是击溃了德军第13军的冰山一角。罗科索夫斯基调整战略,将主攻方向转向左翼,投入更多兵力,苏军防线的裂缝开始扩大,中央第65集团军推进125公里,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瓦杜丁和科涅夫的方面军紧随其后,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增援下攻占了苏梅和罗姆内,而草原方面军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则打开了通往第聂伯河的关键通道。随着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被迫后撤,9月上旬,战场形势发生了剧变,第聂伯河成了新的战场分水岭。

9月3日,曼施坦因提出撤退至第聂伯河以保实力的战略,面对希特勒的固执和盟军登陆的威胁,他再次坚持。最终,在曼施坦因的强烈要求下,希特勒勉强同意全面撤退,但他的策略似乎未能打动这位军事天才。苏军抓住机会,五个方面军分别向目标推进,其中基辅成为首要目标。


然而,战场的戏剧性转折点在于斯大林的决策。中央方面军原本被期望解放基辅,但在9月中下旬,斯大林调整了战略,要求罗科索夫斯基转攻切尔尼戈夫。这一改变不仅影响了战场的节奏,也给曼施坦因的撤退策略带来了一线生机。在第聂伯河东岸,普霍夫集团军攻占切尔尼戈夫,为苏军建立了登陆场,而瓦杜丁则接手了攻克基辅的任务,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的加入为他增添了力量。


苏军的攻势遭遇了德军的顽强抵抗,雷巴尔科的坦克集团军紧跟其后,利用当地民众的支持成功渡河,与游击力量紧密协作。在激烈的战斗中,苏军用自制渡船对抗德军第167步兵师,坚守阵地。瓦杜丁的急躁导致了空降部队的困境,而草原方面军的进展则因装备不足显得缓慢。尽管如此,苏军在9月27日深夜继续推进,第聂伯河的突破在10月初全面展开,草原方面军的胜利为这场战役画上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