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传文言文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0

1. 文言文阅读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义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高皇帝分封诸王,此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则告太庙废处之。岂有不顺服者哉!”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

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殿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皆曰“内有圣明,外有藩翰,成、康之治,再见于今矣。”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在朝诸臣,文者智辏,武者勇奋,执言仗义,以顺讨逆。胜败之机明于指掌。皆云大王“藉口诛左班文臣,实则吴王濞故智,其心路人所共知。”巍窃恐奸雄无赖,乘隙奋击,万一有失,大王得罪先帝矣。今大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兵兴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蕞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尚生离间。况三十万异姓之士能保其同心协力,效死于殿下乎?巍每念至此,未始不为大王氵丽泣流涕也。

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倘执迷不悟,舍千乘之尊,捐一国之富,恃小胜,忘大义,以寡抗众,为侥幸不可成之悖事,巍不知大王所税驾也。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虽大王有肃清朝廷之心,天下不无篡夺嫡统之议。即幸而不败,谓大王何如人?

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

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2. 文言文《高巍辽州人》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高巍,是辽州人,崇尚气节,擅长文章。母亲萧氏有久治不愈的疾病,高巍在身边侍奉,一直到母亲年老也没有一点懈怠。母亲去世,高巍吃粗食,在墓旁筑室居住三年。明太祖洪武年间,表彰他的孝行,以太学生的身份任用他担任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的职务。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的荒地。又分条陈奏抑制工商业、谨慎选拔举用贤能、重视名号封赐和车服仪制等事情。明太祖称赞并采纳他的建议。不久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受到惩处。减免死罪,被发配戍守贵州关索岭。皇上特别恩准允许由弟侄代替服役,说:“这是表彰孝子啊。”

等到明惠帝登基,高巍上疏请求辞官还乡。不久,辽州知州王钦奉诏征召高巍。高巍于是到吏部上任,上书议论政事。当权者正议论削夺藩王,唯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求对藩王施加恩德。高巍说:“贾谊说过:‘想要天下安定,不如广泛建立诸侯而削弱他们的力量。’现在为何不效法他的用意?不要实行晁错削地夺权的谋略,而效法主父偃推行恩德的计策。在北方的藩王,把他们的子弟分封到南方;在南方的藩王,把他们的子弟分封到北方。像这样,那么藩王的权势,不去削夺却自然削弱了。”奏本呈上,明惠帝点头称许。

不久燕王朱棣起兵,朝廷命令高巍跟从李景隆出师,参谋协助军中事务。高巍又上书,说:“我愿意出使燕国。披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用是祸是福的道理让他明白,拿亲爱亲人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回到藩国。”明惠帝认为他的话英勇豪迈,答应了他。

高巍到燕国,称说:太祖归天,天子继位,施行革新的政策,天下人敬爱拥戴。想不到大王你公然和朝廷决裂,带领自己的军队,对抗天子之师,我不知道大王你是何用意。现在朝廷的各位大臣,文臣智慧聚集,武将勇气奋发,坚持公道,仰仗道义,以顺乎天意人心的力量讨伐逆时而动的贰臣。胜败的机会显明了然如指掌。况且大王你统率的将士,算来不超过三十万。凭一个诸侯国有限的军队来对抗天子的军队,也容易精疲力竭。大王你和天子,在道义上是君臣,在血缘上是亲人,尚且生出隔阂嫌隙。何况三十万异姓的军士能确保他们和你同心协力,为殿下你拼死效力吗?我每每想到这些,都要为大王你洒下眼泪。希望大王你相信我的建议,上表谢罪,重新修复亲近友好的关系。朝廷明察大王你没有别的意图,大王你一定能受到宽恕。太祖在天之灵也可以安心了。

文书屡次呈上,都没有答复。不久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回到南方。到临邑,遇到参政铁铉,相拥痛哭。赶赴济南,誓死据城坚守,多次打败燕王的军队。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在驿舍中自缢而死。

本篇文言文选自《明史·高巍传》。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3. 文言文高巍辽州人翻译

明史·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高巍传

【原文】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义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高皇帝分封诸王,此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籓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则告太庙废处之。岂有不顺服者哉!”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籓。”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

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殿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皆曰“内有圣明,外有籓翰,成、康之治,再见于今矣。”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在朝诸臣,文者智辏,武者勇奋,执言仗义,以顺讨逆。胜败之机明于指掌。皆云大王“藉口诛左班文臣,实则吴王濞故智,其心路人所共知。”巍窃恐奸雄无赖,乘隙奋击,万一有失,大王得罪先帝矣。今大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兵兴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蕞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尚生离间。况三十万异姓之士能保其同心协力,效死于殿下乎?巍每念至此,未始不为大王氵丽泣流涕也。

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倘执迷不悟,舍千乘之尊,捐一国之富,恃小胜,忘大义,以寡抗众,为侥幸不可成之悖事,巍不知大王所税驾也。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虽大王有肃清朝廷之心,天下不无篡夺嫡统之议。即幸而不败,谓大王何如人?

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

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译文】

高巍,是辽州人,崇尚气节,能写文章。母亲萧氏有顽疾,高巍在身边侍奉,到老没有丝毫懈怠。母亲死了,他素食造庐墓守孝三年。洪武年间,朝廷表彰孝行,他由太学生授任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他上疏(建议)开垦河南、山东、北平诸地的荒地。又分条上疏(提出)压制一些不重要的技艺、慎重选拔官吏、珍惜名器几件事。太祖很赞赏接纳了。不久因为断案不合旨意,被判罪,免除死罪被罚戍守贵州关索岭。朝廷特别开恩准许由他的弟侄代他去,并说:“(这是为了)表彰孝子。”

4. 求高巍,辽州人,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高巍,是辽州人,有美好的节操,善于作文。

母亲萧氏患有经久难愈的疾病,高巍亲自照顾母亲,一直到去世没有丝毫懈怠。母亲死后,高巍住在墓旁,吃素守孝三年。

洪武年间,朝廷表彰他的孝行,以太学生身份被任用为前军都督府左段事。高巍上疏请求朝廷派人开垦河南、山东、北平一带的荒田,又上书朝廷分条陈说抑制商业、谨慎选举、适度奖赏等事。

太祖赞许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因为处理政务不符合朝廷的意思,因罪受到惩罚,朝廷开恩免去死罪,流放戍守贵州关索岭,朝廷特赦准许他的兄弟子侄可以替他服役,并解释说:“是表彰孝子。”

到了惠帝登位,高巍上疏请求辞官回乡。没多久,辽州知州王钦奉旨征召高巍入朝做官。

高巍于是奔赴吏部上奏讨论时政。当时掌权者正按照义律消减诸王的封地,只有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上书请求给诸王施恩。

大体意思是“高皇帝封赏诸王,这是古代礼制,既然超出了标准,诸王大多又骄横放纵,不守法令,违反了朝廷制度,如果不消减他们的权势,朝廷的制度就不能确立,如果消减,就会损伤优恤亲属的情谊,贾谊曾说‘想要天下安定天平,不如多封诸侯而消减他们的势力’现在为什么不效仿他的意思?所以不要采取晁错削夺诸侯的做法,而要仿效主父偃推恩的政策。在北方的诸王,他的兄弟子侄就封在南面,在南方的诸王,他的兄弟子侄就分封在北面。

如果这样,那么藩王的权力,不用消减就自己消弱了。我还想请求皇上增加优抚亲属的礼节,年中各个节日都派人赠赏礼物进行慰问。

贤良守法的朝廷就下旨褒扬奖赏他们,骄横放纵不守法令的,第一次违犯就宽容他,第二次违犯就饶恕他,第三次违犯不能改过,就告请祖先废去他们的封号惩处他们,如果这样,那里有不顺从守法的人呢!”本奏以后,惠帝点头赞许。不久燕王起兵反叛,惠帝命令高巍跟从出征担任协同处理军务。

高巍又给朝廷上书,说:“我愿意出使燕地,开释以忠诚,陈之以礼义,晓之以祸福,希望用注重亲情打动他,让他罢兵返回封地。”惠帝很欣赏他的勇气,就答应了他,高巍到了燕地,给燕王写了多次信,都没有得到答复。

不久,李景隆打了败仗,高巍就从燕地回京,到了临邑,遇到了参政铁铉,两人抱头痛哭,然后奔赴济南,发誓死守,抗拒燕兵,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就在驿馆自杀了。

5. 求高巍,辽州人,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高巍,是辽州人,有美好的节操,善于作文。母亲萧氏患有经久难愈的疾病,高巍亲自照顾母亲,一直到去世没有丝毫懈怠。母亲死后,高巍住在墓旁,吃素守孝三年。洪武年间,朝廷表彰他的孝行,以太学生身份被任用为前军都督府左段事。高巍上疏请求朝廷派人开垦河南、山东、北平一带的荒田,又上书朝廷分条陈说抑制商业、谨慎选举、适度奖赏等事。太祖赞许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因为处理政务不符合朝廷的意思,因罪受到惩罚,朝廷开恩免去死罪,流放戍守贵州关索岭,朝廷特赦准许他的兄弟子侄可以替他服役,并解释说:“是表彰孝子。”

到了惠帝登位,高巍上疏请求辞官回乡。没多久,辽州知州王钦奉旨征召高巍入朝做官。高巍于是奔赴吏部上奏讨论时政。当时掌权者正按照义律消减诸王的封地,只有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上书请求给诸王施恩。大体意思是“高皇帝封赏诸王,这是古代礼制,既然超出了标准,诸王大多又骄横放纵,不守法令,违反了朝廷制度,如果不消减他们的权势,朝廷的制度就不能确立,如果消减,就会损伤优恤亲属的情谊,贾谊曾说‘想要天下安定天平,不如多封诸侯而消减他们的势力’现在为什么不效仿他的意思?所以不要采取晁错削夺诸侯的做法,而要仿效主父偃推恩的政策。在北方的诸王,他的兄弟子侄就封在南面,在南方的诸王,他的兄弟子侄就分封在北面。如果这样,那么藩王的权力,不用消减就自己消弱了。我还想请求皇上增加优抚亲属的礼节,年中各个节日都派人赠赏礼物进行慰问。贤良守法的朝廷就下旨褒扬奖赏他们,骄横放纵不守法令的,第一次违犯就宽容他,第二次违犯就饶恕他,第三次违犯不能改过,就告请祖先废去他们的封号惩处他们,如果这样,那里有不顺从守法的人呢!”本奏以后,惠帝点头赞许。

不久燕王起兵反叛,惠帝命令高巍跟从出征担任协同处理军务。高巍又给朝廷上书,说:“我愿意出使燕地,开释以忠诚,陈之以礼义,晓之以祸福,希望用注重亲情打动他,让他罢兵返回封地。”惠帝很欣赏他的勇气,就答应了他,高巍到了燕地,给燕王写了多次信,都没有得到答复。

不久,李景隆打了败仗,高巍就从燕地回京,到了临邑,遇到了参政铁铉,两人抱头痛哭,然后奔赴济南,发誓死守,抗拒燕兵,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就在驿馆自杀了。

6. 王僧孺传文言文阅读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弘曰:“此儿终当为长者。”

僧虔善隶书。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①书,以此见容。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②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亡曾祖领军书,右军③云“弟书遂不减吾”。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谢综书,恨少媚好。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取材于《南齐书》)

注:①掘笔:秃笔。②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③右军:右军将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当为长者 长者:年长的人

B.右军后进 后进:后来长进

C.天然放纵 放纵:不受约束

D.亦得入流 入流:列入流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羊欣书见重一时

B.乃题后答/正乃不称名

C.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无以辨其优劣/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

(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

B.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

C.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

D.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

B.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

C.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辈都来向庾翼学习。

D.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5.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不少于200字)

1.A

2.A

3.D

4.C

5.围绕“天然”和“功夫”的关系,结合个人的阅读积累,进行阐发。

7. 李常传 文言文翻译

李常传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年青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既登进士第,留下所抄书九千卷,给僧舍取名叫李氏山房。调任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改官秩,李常推荐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说:“世间没有此种风气很久了。”一起推荐他们。

熙宁初年,为秘阁校理。王安石与李常友好,以他为三司条例司检详官,改任右正言、知谏院。王安石立新法,李常参与讨论,不想青苗收取息钱,到这时,分条开列说:“三司条例司刚建立时,已导致中外议论。至于均输、青苗法,敛散取息,附会经义,人们又大为惊骇,无异于王莽琐碎离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王安石看到后,派亲信晓谕大意,李常不为此而停止。又说:“州县散常平钱,实际上不出本钱,勒索百姓出息钱。”神宗询问王安石,王安石请命令李常出具官吏主犯,李常认为这不符合谏官体制,落职校理,通判滑州。一年多后复职,任鄂州知州,移任湖、齐二州。齐州多盗贼,论报没有虚日。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为兵士,使其在部下,尽知盗贼聚居的地方,全部发屋破柱,拔掉他们的基根,半年间,杀七百人,奸恶无处藏身。移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元丰六年(1083),召为太常少卿,升任礼部侍郎。

哲宗即位,李常改任吏部侍郎,升户部尚书,有人怀疑他缺少才干气度,担心不能胜任,哲宗询问于司马光。司马光说“:使用李常主管国家财政,那么人们知道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可稍稍平息了。”李常入对,上书七事,叫崇廉耻,存乡举,别守宰,废贪赃,审疑狱,择儒师,修役法。当时役法差、免二科没有决定,李常认为“:法无新旧,方便百姓的就好;论无他我,可长久的就正确。现在如果百姓都出资,那么贫困的人难办;如果都出力,那么富裕的人难堪。各从其愿,那么可以长久。”于是折衷分条开列上呈。皇帝赦恩,免除市易逃欠不满二百缗的人,李常请求息钱超过二百缗也不收取。

被授予御史中丞,兼任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李常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其所长。开始,黄河在小吴决口,议者打算从孙村口疏导黄河归还旧河道,到这时,工役兴起,李常说:“京东、河北饥饿困乏,不宜疏导黄河。”诏命解除工役。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交付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因而极力攻击蔡确。李常上疏论以诗治罪蔡确,这不是用来敦厚风俗的办法。刘安世一同弹劾李常,移任兵部尚书,辞谢不就职,出任邓州知州。移任成都,在走到陕西途中,突然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会计录》三十卷。

李常比孙觉大一岁,开始与孙觉齐名,都被吕公著赏识。他们的议论趣舍,大致多相同,所担任的最后官职也相同,二人死亡,先后只差一晚。

8. 《旧唐书·裴耀卿传》古文阅读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少聪敏,数岁解属文,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开元初,累迁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苦之。耀卿到官,一切令出储蓄之家,预给其直,遂无奸僦之弊。十三年,为济州刺史,车驾东巡,耀卿躬自条理,科配得所。又历宣、冀二州刺史,皆有善政。

二十年,礼部尚书、信安王祎受诏讨契丹,诏以耀卿为副。俄又令耀卿赍绢二十万匹分赐立功奚官。耀卿谓人曰:“夷虏贪残,今赍持财帛,深入寇境,不可不为备也。”乃令先期而往,分道互进,一朝而给付并毕。时突厥及室韦果勒兵袭之,比至而耀卿已还。

迁京兆尹。明年秋,霖雨害稼,京城谷贵。上将幸东都,独召耀卿问救人之术,耀卿奏请唐玄宗通漕运,调运江淮粮赋进京。上深然其言。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宪,其可乎?”

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又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圣明宽宥之意。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所定杖刑,并乞停减。”帝许之。

俄而,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耀卿密上疏曰:“伏见盖嘉运立功破贼,诚精劲勇烈,然其近日言气矜夸,臣窃忧之。若不可回换,即望速遣进途,仍乞圣恩,勖以严命。”疏奏,上乃促嘉运赴军。

天宝元年,改为尚书右仆射。一岁薨,年六十三,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

(选自《旧唐书·裴耀卿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岁解属文 属:写作 B.耀卿躬自条理 躬:亲自

C.上将幸东都 幸:宠幸 D.上深然其言 然:认为……是对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一切令出储蓄之家 独召耀卿问救人之术 B.科配得所 所定杖刑

C.诏以耀卿为副 以明功利 D.乃令先期而往 比至而耀卿已还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B.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C.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D.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耀卿出身于官宦之家,小时候聪明会写文章,青年时代在相王府中任典签。

B.裴耀卿担任京兆尹的第二年,建议通漕运,调江淮粮赋进京,唐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C.唐玄宗采纳裴耀卿的建议,给贪赃犯死罪的夷州剌史杨浚免死流放,停减杖刑。

D.裴耀卿历任济州刺史、京兆尹、尚书左丞相等职,不谋私利,颇有政绩。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3分)

②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裴耀卿“有善政”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选择:CACC

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