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栏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4

1. 栏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木兰诗原文及翻译。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2. 栏诗的原文是什么

[1]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诗意画

3. 查看《栏诗》和《花栏》的电影

阿内丝之歌 那个地方怎么样?是多么孤寂啊 到了晚上依然是晚霞 听得见树上鸟儿的歌声吗 没贴邮票的信,你能收到吗 未能表白的话,可以传递到吗 时间流逝??玫瑰谢了 像静止的风??像画家的画儿 未能赴约的约会 一直是秘密的爱 (接着是女童声,那

《栏诗》,《花栏》,电影

阿内丝之歌 那个地方怎么样?是多么孤寂啊 到了晚上依然是晚霞 听得见树上鸟儿的歌声吗 没贴邮票的信,你能收到吗 未能表白的话,可以传递到吗 时间流逝??玫瑰谢了 像静止的风??像画家的画儿 未能赴约的约会 一直是秘密的爱 (接着是女童声,那

4. 文言文《曹植聪慧》翻译

原文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译文: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等几十万字的文章及其他诗词歌赋,善于文章写作.太祖曹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别人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曹操对他的才华感到十分诧异.曹植天性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每次去见曹操,曹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曹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曹操宠爱.注释1《诗》《论》:指《诗经》和《论语》.2.赋:古代的一种文体.3.属文:写文章.4.太祖:指曹操.5.顾:只,只要.①《为学》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反而 ②《螳螂捕蝉》“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顾及 6.奈何:①怎么办 (无可奈何)②为什么(表示反问) 7.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新:副词,刚刚,才 8.悉:都 9.使:派;让 10.援:提,拿 11.可观:值得一看 12.异:认为惊异,感到惊异 13 诸:自已的儿子 14.立就:立刻完成 15.善:通"擅''擅长 16.尚:崇尚 17.尝:曾经.18.为:作 曹植聪慧的具体表现:他可以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

5. 求杨虞卿资料的古文译文

杨虞卿

唐郎中张又新,与虔州杨虞卿,齐名友善。杨妻李氏,即鄜相女,有德无容。杨未尝介意,敬待特甚。张尝语杨曰:"我年少成美名,不忧仕矣。唯得美室,平生之望斯足。"杨曰:"必求是,但与我同好,定谐君心。"张深信之。既婚,殊不惬心。杨秉笏触之曰:"君何太痴!"言之数四。张不胜其忿,回应之曰:"与君无间,以情告君。君误我如是,何为痴?"杨于是历数求名从宦之由,曰:"岂不与君皆同耶?"曰:"然。""然则我得丑妇,君讵不同耶?"张色解,问:"君室何如我?"曰:"特甚。"张大笑,遂如初。张既成家,乃为诗曰:"牡丹一朵直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出《本事诗》)

【译文】

唐朝的郎中张又新,与虔州的杨虞卿,是出了名的好朋友。杨虞卿的妻子李氏是鄜相的女儿,品德好但相貌很丑。杨虞卿从不介意,对她相敬如宾。张又新曾对杨虞卿说:"我年轻时就成了名,不担忧做官的事了。唯有能得到一个漂亮的媳妇,那么平生的愿望就都满足了。"杨虞卿道:"一定要争取这样。只要与我志同道合,一定会让你称心的。"张又新深信他的话。可是张又新完婚之后,很不满意,杨虞卿用笏板触了触他说:"你何必太傻。"对他说过三、四次,张又新仍十分气恨,回答他说:"我和你亲密无间,我把真情告诉你,你竟这样误会我,请问什么叫太傻?"于是杨虞卿从头至尾述说了他们求名作官的经历,之后说道:"我难道不是和你相同的吗?"张又新说:"是的。"杨虞卿接着说道:"然而我得到的是丑媳妇,这你就与我不同了。"张又新的脸色已缓解。杨虞卿再问道:"你的媳妇和我的媳妇比较起来怎么样?"张又新。"漂亮很多。"此时张又新高兴得大笑起来,于是又恢复到当初的样子。张又新有了一个和美的家庭,于是写诗道:"牡丹一朵直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6.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蒹葭。

7. 文言文《李贺作诗》翻译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②。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④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宋】欧阳修·《新唐诗》

【注释】 ① 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著有《普察集》。

②《高轩过》(xuän):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③奚奴(xī ):童仆,奴仆。

④程课:固定的格式。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援笔辄就如素构----------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甚省----------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下面加点的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是有名 B. 足成之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不足为外人道也

C援笔辄就如素构 D 见所书多

吴广素爱人 书投囊中

3.文中的李贺是诗人,世称“------”。他的名诗《雁门太守行》中形容形势危急的两句诗是------。而文中的韩愈则是“-----”(评价)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 》、《 》等文章。

4.试用成语概括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3)自是有名--------------------------------

5.翻译下面句子。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6.李贺是如何成为诗人的?试概括回答。----------------------------------------------------------

7.读了本文,对你写作有何启示?---------------------------------------------------------------------------

《李贺作诗》参考答案

1. 总是、就 大抵 省察、观看 吐出 2. B 3.诗鬼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宋八大家” 《马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4.(1)牵强附会 (2)呕心沥血 (3)举世闻名 5. 他从不先确定题目然后作诗,像其它诗人一样牵强地受格式限制。 6.如少年聪明好学,平时都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呕心沥血写诗等。 7.略

翻译是:

七岁就能做文章,,韩愈、皇甫铈刚听说的时候不相信,到他家里去,让他(李贺)做诗,他挥笔就写好了,如同事先就构思好了一样, 他将诗命名为高选过, 两人非常惊讶,他也出名了,每天日出时候,骑小马,带着小随从,背着锦囊,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写下来放在斤囊里,从来没有先出题后做诗,象他人一般牵强符合.晚上回来.诗已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