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忠武则天的四大酷吏 最后竟然死的很惨历史名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武则天 是历史上唯一的、比较有作为的女皇帝。在封建时代,女人想要成一家之主的困难重重,更不要说当一国之君。所以正如我们所说的,每个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男人, 武则天 的背后可是站着一个“四人帮”。这个“四人帮”团队就是武则天麾下的大唐四大酷吏,只可惜后来都死在了武则天的手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为武则天“死而后已”的那些大唐酷吏四人帮吧。

  武则天任用酷吏的原因

  武则天废了 李显 的帝位之后,选了懦弱慵懒的 李旦 继位。 李旦 生性本就喜好安逸,他不喜欢见大臣、处理政事,把这些朝政诸事都丢给他的母亲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是个出了名的工作狂,每日很勤快的在乾元殿高高悬挂起垂帘听政的牌子,精神抖擞的处理朝政。与此同时,在武则天的一手培植下,武氏家族成员一个个如雨后春笋的冒了出来,并迅速进入了朝廷的中枢机构参政议政。眼看着武氏一族大量涌入朝堂,排挤 李氏 宗族成员,明眼人都能看出武则天这是要窃取李唐江山。

  朝臣对于这位呼之欲出的女皇帝持有不同的态度,武则天也深知自古没有女人当皇帝的先例,想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必须要狠,要将那些对自己有不臣之心的人给杀掉并以此震慑那些摇摆不定之人。于是,她推出了奖励告密的制度,对于告密之人不论所告之事是否属实一律重赏,此讯一出,大家闻风而动,蜂拥相告,朝中上下人人惶恐自危。但告密之人太多了,且被告之人也非常多,武则天每日处理朝政就已经够累的了,要是再对告密之事亲力亲为恐怕不太可能,思来想去还是找个稳妥的人当断案问狱的法官为好。为了防止断案不公、漏掉有反意之人,武则天精心选用了一些“执法必严”的酷吏们来审讯被告之人。

  酷吏之一:索元礼

  索元礼就是武则天选中的第一个酷吏。索元礼是一个生性残暴的家伙,是块当酷吏的好料。据说,他发明了一种铁笼子,在审讯的时候便给犯人戴上。这个铁笼子可不是一般的铁笼,它戴在犯人头上之后在四周钉入木楔,犯人如果交代罪行稍微晚点,一不小心就会看见自己脑浆的颜色。所以说,这个铁笼子虽然比较简陋,但却是当时唐朝审讯效率最高的刑具。索元礼还非常会察言观色、追根究底,每次他审讯一个人却总能顺藤摸瓜出一百余名同谋来。这样久而久之,朝野上下都怨声载道,武则天也逐渐厌恶起他来,索性寻个由头便让他入狱了,并用他的”伟大发明”铁笼审讯他,最终迫使他幡然认罪。

  酷吏之二:周兴

  周兴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法官,熟读法律,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有这样的专业素养,审讯起来自然是不费什么力气。几年下来,有好几千犯人死在了他的手中,这样大的业务工作量很是得武则天的赏识。但登高必跌重,周兴在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后,自持功高,荒废了自身的修养执法犯法,被人告发参与了一次反对朝廷的政变。武则天得知后震怒,派来俊臣前去收拾周兴。来俊臣用周兴所说的缸烤之法逼供周兴,周兴吓的冷汗直流,只好现编现卖,交代了他全部的“犯罪事实”。

  酷吏之三:来俊臣

  从审讯周兴的方法中,可以看出来俊臣是一位智慧型酷吏。他不仅会办上头交代的案子,还会制造案子出来办,以此来提高业务量。他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告密者,每当自己觉得哪个人谋反了便派遣告密者们事先约好时间,在不同地方同时告密,以便把事情搞大。为了配合审讯,来俊臣又发明了很多的酷刑,这些酷刑让闻者丧胆,二话不说的争相承认各种罪名。但这个来俊臣太没有眼色力了,居然告到了告到了武则天的女儿 太平公主 和侄儿 武三思 的头上,于是后果可想而知,必是没有好下场。

  酷吏之四:王弘义

  王弘义是来俊臣的亲密助手,与其他酷吏不同的是他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一辈子都致力于为朝廷锄奸的事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甚至到了神经质的地步。据说,王弘义有一次在发现在乡间有一群老头在做斋戒,他没有细想便以聚众谋反的罪名将他们全部杀死。还有一次,王弘义办案路过汾州,当地名流司马毛公请他吃饭。王弘义在酒席上居然发现了司马毛公的“反迹”。王法官立即变了脸色,抽出宝剑当席诛杀司马毛公。行刑完毕后,王弘义把司马毛公的首级用枪挑着,一路大张旗鼓的回到了东都洛阳,有力震慑了民间的各种犯罪活动。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酷吏,最后却落了个被人乱棍打死的下场,真是令人扼腕痛惜。

  总的来说,大唐的”四人帮”酷吏为武则天的登位大业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四人皆毫无意外的为武则天“死而后已”, 酷吏们生可以威慑群臣,死能够怀柔天下,他们不仅仅是敬业,更是为成为武则天称帝霸业的炮灰而鞠躬尽瘁。

  以上就是对大唐酷吏四人帮的有关介绍,本内容源自 历史网 (lishi)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