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新浪博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8-29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何如何提高一年级孩子的朗读水平呢?
一、朗读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朗读与看图结合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图画是最敏感的,课文中如果配有图画,他们都愿意第一时间去看。一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是图文并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朗读与思考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问为什么?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和感受。这样做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朗读与说话结合
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说话,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有目标的说话,学生才能更愿意去阅读。学习完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说说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收获,从中知道了什么。如果说不上来就再阅读课文,多读几遍课文,充分理解课文,学生就会畅所欲言。在一年级教材里还有大量的诗歌和儿歌,像这样的课文要让生朗读成诵,背诵全文,好的还要有诗歌节奏的朗诵。在学习童话文章是要让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可以变换人物称谓,加上自己的理解,大体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对于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说话训练时一是要不能脱离了文章进行说话,二是要全体同学都要说话,不能有遗漏。
四、朗读与表演结合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 特点。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乌鸦,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