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识中大谢与小谢各指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1. 大谢小谢是谁
大谢谢灵运,小谢谢朓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朓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

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谢朓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曾参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活动,是“竟陵八友”之一。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隋书•经籍志》有《谢朓集》12卷,《谢朓逸集》1卷,均佚。明人收集遗佚,重为编定,刻本甚多。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明抄本。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1936)。
2.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小谢指谁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即谢朓,唐代诗仙李白如此赞美,可见谢朓文采之高、诗风之美。其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皆为古今名句。

谢朓人生不如意,出自高门望族陈郡谢氏,到他这一辈,家境败落,只得和武夫王敬则结亲,娶狗贩的女儿在注重门阀的南朝多丢人。谢朓出卖老丈人保全自身,惹恼妻子,王氏怀揣利刃,要杀丈夫,谢朓有家不能回。南朝没有忠君的风气,人们时常出言讥讽。告密的人告密亡,后来谢朓再次出卖萧遥光,为萧遥光所杀。谢朓临刑前叹息道:“天道其不可昧!我虽不杀王公,王公因我而死。”

可惜天下少一个大诗人,也少了一个怯懦的书生。

转自天涯云海孤月小说
3. 宋代的大谢和小谢指的是谁
谢灵运和谢朓

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谢朓,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

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后被降至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里泉村。谢灵运他发明了一种木屐,后人称为“谢公屐”,就是为了纪念谢灵运。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著名诗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谢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父谢纬,官散骑侍郎,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初任豫章王太慰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意陵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后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被诬陷死于狱中。
4. 古代诗人“大小谢”指的是谁
“大小谢”的称呼在我国古代有两种说法: 一是指谢灵运、谢朓,南朝时两位齐名的诗人。

两人皆为南朝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作诗又有各自的风格。两人同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出身经历有些相似。谢朓诗作受谢灵运影响较大,时人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

谢灵运(385~433年):(详见《晋末宋初二大诗人“陶谢”》)。 谢朓(464~499年),是我国格律诗的开创者,即称为“永明体”新体诗的创始人之一。

谢朓出身贵族,曾任宣城太守,人称谢宣城。谢朓的山水诗受谢灵运的影响,有些作品甚至有摹仿痕迹。

但与大谢诗比,诗风清俊流丽,较少繁芜词句和玄言成分,观察入微,善于熔裁。他的诗讲究声律,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颇为李白、杜甫所推许。明人辑有《谢宣城集》。

二是指谢灵运、谢惠连,南朝宋两位齐名的诗人。 谢惠连(407~433年):是谢灵运的族弟。

幼有奇才,10岁能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嘉赏。但却英年早逝,死时仅27岁,其诗存留不多,部分篇章表现其政治上的不得志,及对当时现实隐含不满。

现存作品《秋怀诗》、《雪赋》较为有名。明人辑有《谢法曹集》。
5.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小谢”指的是
六朝时期,社会动荡混乱,文事不振,以致有“众作等蝉噪”(韩愈《荐士诗》)之评。不过,韩夫子的话有点绝对,其中还是有出色者,如大小谢(谢灵运和谢朓),山水诗清新俊逸,皆可观。大小谢得李白推崇,有“令人却忆谢玄晖”、“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赞语,甚至于李白自己游山玩水时也要说“脚着谢公屐”。李白是个很奇怪的人,他欣赏建安人物、大小谢、庾信诸人,却对夹在中间的诗才高得多的大师陶渊明不置一喙,不知是什么道理。

谢灵运是南朝宋人,世称大谢;谢朓与谢灵运同宗,因比之晚生了近八十年,为齐人,世称小谢。大谢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小谢是“永明体”创作的代表人物。二人诗作妙句颇多,如大谢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小谢之“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等,至今传颂。但二人在做人上都够狼狈。大谢官瘾甚大,入宋后降爵为侯,“不满刘宋朝廷所授职务,不理政务,以寻访山水美景为事”(吴锦、顾复生《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这与陶渊明不满政治黑暗而归隐有天壤之别。但即便寻山问水,大谢亦不安分,常常奴仆数百,灯笼火把呼哨一片,时人惊为山贼,官守不宁,以致他终因谋反罪流放广州,被杀。比之大谢,小谢更为龌龊。他也牵进了谋反,却心怀首鼠,为保全自己而告发了岳父,以致他老婆怀藏利刃要杀家贼。他虽因举报有功授尚书吏部郎,但旋被下狱死。读大小谢诗清新圆美,余香满口,以二人必为神仙般人物,哪知诗歌背后的人事,竟有如此不堪的面目。

大小谢诗意,李白得其真荃,其牵连谋反和流放夜郎的遭遇,也与二人相似。但谢公屐确是到了他的脚上才透出旷世的潇洒。“天子呼来不上船”与“为君谈笑净胡沙”,此等胸襟与抱负均使大小谢难望其项背,这也使大诗人达到了人文美的合一。

大约畸形的社会较容易产出畸形的文人,六朝中,特别是中晚期,除大小谢外,范晔、萧绎(梁元帝)等人也大都轻率残忍,有腐朽的风致。范晔《后汉书》冠绝一时,却因谋反被斩;梁元帝忌某臣有才,即遣刺客杀之,“自为墓志,厚其赠谥”。他们在人与文上均严重分家,一面是美到极处,一面是丑到极处。这类人虽代有出产,但像六朝中这样大量涌现,却为后世不多见。观其劣变原因,不外乎争名夺利。对名利的过分追逐亦复害其文,大小谢诗全篇意象完整者不多,往往有好句而无好诗,当与其为人狭隘有关。

六朝文士多短寿,与其朝代特征相挈合。作《抱朴子》的葛洪活到六十岁,算是高寿,后成传说中的炼丹仙人。他还有《西京杂记》传世,记录士大夫言行。同类题材的妙著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义庆也只活了四十一岁,所幸一生无劣行,且他“性简素,少嗜欲”,喜招文士讲学论道。《世说新语》虽然零碎,却是对六朝人事的实录,华美辞章后面真实的人,在这里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