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夏秋冬仿写诗句各一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陆游《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牛郎织女星”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时红于二月花。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唐张谓的《早梅》

千树万树白玉条,

过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春夏秋冬各写一首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3.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首

春天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4.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一首

1、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4、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5、卜算子·咏梅

近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5.请写春夏秋冬各一首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描写夏天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描写秋天的古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子夜冬歌》 ——唐·薛曜 朔风扣群木,严霜凋百草。

借问月中人,安得长不老。

6.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各一首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

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7.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一、春季: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点评:作者观察细致,比喻新颖,想象别致,语言浅近流畅,字里行间溢出浓郁的春意。

二、夏季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 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注: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 【释】: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注释](1)净慈寺:在今杭州西湖南岸。(2)毕竟:终究,到底。

(3)四时:四季。 [译文]到底是六月的西湖,特有的风光就是与别时不同。

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帖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三、秋季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全诗通过枫叶,写出了晚秋的热烈气氛。 [赏析] 此诗写山中所见秋景,这最后两句尤为优美。

所以黄生《唐诗摘钞》说“诗中有画”,是一幅《秋山旅行图》。诗中“坐”字作因为解,并非坐下之意。

“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人赞为“真名句”,因为它申足前意,将一片枫林秋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看,在秋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灿若朝霞,艳如去锦,岂不比二月春花还要美丽!透过这片红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亲的魅力,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小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 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

8.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首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