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你们之中有多少人,曾经感受过紧压在胸口的压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

与灵魂相距甚远

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阿贝尔·加缪   

     

我看过的电影并不多,对电影路数和演员的好坏也不甚了然,偶然间了解到这部电影,还一度因为它名字的平凡而不以为意。而当字幕出现,我摘下耳机,胸膛中难以平复的郁结才告诉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电影《超脱》的背景设于一所专门招收问题学生的中学,学生与家长的麻木、校长与老师的挣扎、教育与生活中令人疲惫与混乱的种种琐事,如同露珠里闪烁的太阳一般,折射出每个人人性之中的混乱与真实。

导演是用镜头写作的作家,是用人物、场景和感情吟咏的诗人。电影用昏暗而略显逼仄的室内,用主人公微微紧张的呓语般的独白,用黑白配色的镜头,从开头便营造了一种简单但直击内心的压抑不安。

“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

与灵魂相距甚远

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超脱》这部电影在多处引用了阿尔贝•加缪的这段论述。这段法国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代表人物的絮语总是令人不胜感伤,即使是在观影结束后,仍会在观影者脑海之中喧嚣不休。

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又没有一个人摆脱孤独。

“我们都有问题,我们都有眼下要处理的事情。我们都会晚上把问题带回家、白天带着问题去上班。我想,这种无助、对于勇气的认知,就像在海上漂流。没有救生衣、没有安全感。突然你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把救生衣扔了。”

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每一个人面前横亘的混乱与麻烦,既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又与他人息息相关。碰撞、冲突、侧目、注视、忽略,外部的困扰来自他人,而人们大多最终没有逃出自己筑起的囹圄。或许我们能够遇见一位灵魂的向导,能够看穿重重叠叠的迷雾与高墙,发掘自己内心早已腐化的顽疾。然而,正如电影之中所说,救生衣需要自己去寻觅,自己去找回。

我接引你们至渡口,但是我无法将你们摆渡至彼岸。

泅游半生苦苦追求的所谓“超脱”,“不过是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从而较能够忍,并非不需要忍了。一切透彻的哲学解说都改变不了任何一个确凿的灾难事实。佛教教人看透生老病死之苦,但并不能消除生老病死本身,苦仍然是苦,无论怎么看透,身受时还是得忍。"(周国平《人得救靠本能》)

人的一生中,会成长三次。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发现有些事努力并不会有结果,而第三次,明知有些事努力了不会有结果,却会依旧为之拼命努力。“有些人觉得我们会改变世界,但有时,醒来后我们发现并没有做到。我们需要某一些事物,将我们从现实的复杂中抽离出来,或多或少地考虑一下这些问题的由来,或多或少地考虑一下,怎样做才能,才能…脱离那芸芸众生的苦海。”

我不可避免地想起王小波,想起他的黄金时代。“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这就是我们每天都会遭遇到的生活,永远在和他人的矛盾冲突和自己的悲伤中走向心神俱疲和混乱无序,因此我们总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援助来支撑我们的心灵,倾尽所有保护自己的精神健康及对生活的热情不被击垮,不被践踏,不被扭曲,不被那些错误的价值观所伤害——保护我们自己的灵魂不被肮脏的东西所裹挟。

《超脱》反映了诸多现实问题,生活中大多数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从中寻找到可贵的共鸣。正如电影末尾,主人公在讲台上询问学生,“当我走过走廊,你们在教室上课的时候,你们之中有多少人,曾经感受过紧压在胸口的压力——我有过。”相信观众会同全班的学生一起举起手来。这部电影的感情基调是苦涩的,残酷的,甚至绝望的,偶尔出现的温情与希望,却往往被接续而来的慌乱蒙上阴影。

在电影的最后,导演选择了见仁见智、耐人寻味的开放式结局:在看似明亮的教室内,主人公呓语般地吟诵爱伦·坡的《厄舍府的倒塌》,然而随着镜头的移动,人们看到萧索的风裹挟着枯叶与废纸,在废墟般的校舍中翻飞,桌椅翻倒,屋宇荒颓,似乎暗示着人们在面对命运与现实时的渺小与无力。

During the whole of a dull,dark soundless day,in the autumn of that year

在那年秋季枯燥,灰暗而暝寂的某个长日里

When the clouds hung oppressively low in heaven

沉重的云层低悬于天穹之上

I have benn passing alone on the horse's back

我独自一人策马前行

Through the Singularly,dreary tract in the country

穿过这片阴沉地,异域般的乡间土地

And at length found myself as the shades of the evening drew on

最终当夜幕缓缓降临的时候

Within the view of melancholy House of Usher

厄舍府清冷的景色展现在我眼前

I know not how it was

我未曾目睹它过往的模样

But with the first glimpse of the building

但仅凭方才的一瞥

A sense of insufferable gloom pervaded my spirit

某种难以忍受的阴郁便浸透了我的内心

I looked upon some blank scape for domain

我望着宅邸周围稀疏的景物

Upon the bleak walls,upon the white trunks of decayed trees

围墙荒芜,衰败的树木遍体惨白

With the utter depression souls

我的灵魂失语了

There was an iceness

我的心在冷却

A sinking

下沉

A sickening of the heart

显现出疲软的病态

……

人们追求意义,渴望自救和他救,生活却一片混沌。自救和他救都似乎那般无力。然而对于生命来说,意义的追求也显得过于渺小,“我想要改变,但却无能为力”不过是生活的某一种常态,岁月如流,生活依然继续,我们依旧竭尽所能,为了感受生活之中的温暖与善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