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杜CP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说起长期霸占语文课本阅读与背诵,让人又爱又恨的杜甫,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帖子,说杜甫写了很多诗送李白,而李白都没怎么回应,然后很多人留言抨击李白。想想李白当时可是唐朝第一大网红,保送进京做官,而杜甫……

说起杜甫,从公元719年说起,大唐开元七年的某一天,在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7岁的杜甫在家做了一首诗,名叫《凤凰》。父亲喜出望外,逢人就夸,我家杜甫,7岁就能做诗,为此杜甫对自己的未来特别的有信心。

终于在公元的735年,也就是杜甫24岁的时候,他信心满满的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然而,一放榜,落榜。杜甫很失落,回到落脚的小旅馆,落榜后的他选择去齐鲁大地游历,并写下了《望岳》。

在这之前呢,李白跟杜甫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最多就是新闻主角和围观粉丝的关系,那他们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有交集的呢?如果不是有唐玄宗这个神助攻,他们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

公元773年,李白被唐玄宗踢出御用文案组,李白很硬气,作为偶像,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连辞退的赔偿金都没要才有了他们俩后来在河南陈留的相遇。33岁的杜甫终于见到了心中的偶像,44岁的李白,据说这个中年男人的基情友情认真起来,就像天雷勾地火,后来闻一多曾经形容他俩的这段相遇,是太阳和月亮的相逢。

后人总喜欢为了一些事情而赋予一些意义,其实在当年是不过二个失业的青年在河南陈流旅行,碰巧遇上然后一起玩耍而已。具体玩什么呢,杜甫是并不在意的,毕竟和唐朝第一网红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要做的是该抓紧时间发朋友圈:想李白。

忆与高李杯,论交入酒垆。
两工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于是,于是呢,他们从秋天玩到了春天,又玩到了秋天,两个人的基情友谊迅速升温。李白甚至公开写诗回应。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意思了是说杜甫你这家伙太瘦了,我好心痛。吃瓜群众呢,一度以为李杜cp党要公开了。

可是事实上呢,饭颗山之后两个人就再也没见过。一来可能是李白饭局太多,忙着约汪伦,约孟浩然,约王昌龄。二来呢,也是主要的原因:安史之乱,剩下杜甫独自想念,只好默默写诗@李白。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出门搔白手,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呢,日日想念李白的好,写的诗也是越来越夸张。

什么“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白眼施无敌,飘然思不群”。

可是,即便如此,爱豆李白还是看不见。那些诗几乎没有回应过,在安史之乱后,李白从一个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变成了流放偏远之地的阶下囚,在他身份地位发生如此悬殊变化之时,杜甫以一颗赤子之心,不离不弃,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他的流放表示关心。

但此时的李白一方面因流放之势无暇顾及其他,另一方面想必不希望自己这样有个阶下囚的身份,影响到他的故人吧。

安史之乱过后,李白不给杜甫回诗也是情怀,简而言之一句话写或不写都是爱。如果故事就在这里结束,杜甫不过就是李白生命里有过一点交情的小粉丝。一个连V都没有混上的诗人,而且在当时流行的主流唐诗集里都没有说过他的作品,这个迷弟党的也是很尴尬。

那么后来杜甫是如何和李白一起当上阅读并背诵全文的双煞了,首先当然是一直勤奋的写诗,想李白----写诗,出去玩----写诗,自己苦----写诗,百姓苦----写诗。

据记载,杜甫一生写了1500多首诗,几乎记载了唐由盛而衰的历史。故此也被称为诗史。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有网红推荐,在杜甫去世了很多年后,某网红元稹。

元稹是谁呢?就是那个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痴情种。他偶然发现杜甫的这1000多篇作品,大吃一惊,高呼这简直就是神迹,于是人人开始读杜甫。

最后韩愈给出了最终的结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这就是杜甫因诗而出名,虽然之前呢默默无名。却在死后1000多年来,深受世人的敬仰和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