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一个朋友的个性签名上写到:如果钱和年龄都不成问题,你想要怎样的人生?

    有人把一生奉献给事业,有人为了家庭,有人忙忙碌碌只为自己开心。

    总是觉得幸福很遥远,得不到的才值得拥有,总是害怕失败,不敢任性潇洒对过去说拜拜,甩个辞职信走四方。

     我们本就不该把围困住我们的沙漠看成生活的唯一,就算是生活得贫穷,过得拮据,也还是有权利享受快乐的,那是一种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

   

       

    偶然看到了一本书《把日子过成诗》,独立摄影师祥子所写的山居笔记。

     你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去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独自生活,没有电,没有网络,用水不是那么自由?

     你怕不怕黑?

      祥子那样做了,当一座山出现在她面前,她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好像这座山就在这离等她一样,在等她与之相遇,并发生美丽的邂逅。

    于是她抛下一切,执意去追求大自然的怀抱,过起了山居生活。更让我吃惊的是,祥子才24,5,年纪并不大,却又这样的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隐居生活,坦然放手已经慢慢成型的事业,更有保障更有前途的更正常的人生轨迹。

   

   一个人、住山里,把日子过成诗,做大自然的孩子。挑水、种菜、修窗、扎篱笆,亲手打理租下的小院,听雨、赏荷,品茗,踏雪,将身心交付给山林,丰富而踏实。

  对自己心动的事物坐视不管,那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阻碍自由的从来不是纷扰的外在,而是我们的内心。心若自由,日日是好日,时时终南山。

      这段话在书的背面,我想,如果没有那样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现在的生活,活出诗的模样,总有办法,让每一个无聊到发霉的普通日子,变得闪闪发光。

禅修大师隆波田的《动中禅修行指南》中说:人,生而思考,思此想彼,永无终止。念头像流水般地流动。由于我们看不清念头,所以有痛苦。念头本身并不痛苦,当念头生起时,我们不能及时地看见它,不能及时地知道它,不能及时地了解它,因而产生念、嗔,痴,而带来烦恼。念,嗔,痴,事实上并不存在,只因为我们看不见"心的念头",所以它们才会生起。因此,让我们来培养觉性。念头生起时,知道它,看见并了解它。这就是觉——定——慧。我们称之为"觉知"。只要我们觉知就不会被念头拖着走:若不留神,它便导演不停。

    早上被领导说了几句,一整天的好心情都没有了,念由心生,怨无了结,于是乎又将坏情绪传递,搞得所有人都不愉快。

"刚租下的小院里什么都没有,屋里满是灰尘,堆满了废柴,连做饭用的水都要每天来回半个小时去附近村里打。我没有请工人,开始靠自己的一双手去建设它。"

   去种菜,去养花,去打扫卫生,来个大扫除,去逛街把不喜欢的鞋子衣服通通换掉,因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体验所有的不同。如果烦恼真的让你头疼,那么就出去走走吧,随便哪一天大马路,随便是什么不知名的小河边,一推开门就是诗,就有希望找到让你笑的理由。

"终南山的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我怎么也看不够。在城市里密集的建筑撺动的人群中总让人感到渺小,空气中弥漫着匆忙和焦躁。大自然里也总会让人感到渺小,而这种渺小却是充满对生命的珍惜与敬畏。"

    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京华烟云》,莫愁的父亲愤怒地吼道:"偌大个中国,还放不下一个书桌吗?"。其实,没有终南山的我,有一个地方放书桌,有几本有意思的书,生活已然很充实很美了,邻居家的老太太,80多岁了,瘦得吓人,精神气儿却很好,常常说,瞧你们这一代,命多好!

    我也不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我其实性格里很喜欢杞人忧天。上学的时候每一次考试,成绩稍稍有点不满意就难过好几天,工作后也常常因为别人一个否定的目光而自行惭愧。

    当你把你想得到的不再那么看重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轻易被别人打败。

   祥子一直和你我一样,因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而备受心理落差的煎熬,当她最终知道,她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做事情再也不是取悦任何人,她获得了新生,也渐渐让阳光住进心里,把日子活成了诗。

不妨也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像诗一样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