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条“线”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这是我国孩子教育中最流行的一句话,也是众多家长最认可的理念。

所以,很多家长纷纷为自己的孩子“划定起跑线”“营造起跑线”。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各种各样的强化班,层出不穷,父母花费再多的物力财力都在所不惜,积极“响应”着一切为了孩子号召。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向心目中的好学校看齐,让子女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好学校、好目标固然重要,但往往孩子们的表现会让大人们大失所望。因为孩子是被迫的,被迫地长成父母所需要的样子,而不是他们最具个性的自我。

当“我不再是我”的时候,他的一生隐患很大的,难以寻找到幸福,于是就有看似实现了很大理想、过上了很如意的生活的人依然走极端的出乎意料的现象。

那么,怎样的成长才会感受到幸福,或者为将来的幸福奠基呢?

我认为是找准孩子成长的“起跑线”!这条起跑线绝对不是盲目地让孩子多学、多练或者要求至少要和别人家的孩子相当的这样巨大攀比的“起跑线”!

这条“线”,我认为准确说应该是“父母”即“父母的教育”。张文质老师在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研修班的两个专题《不同的家庭培养不同的孩子——所有的家庭都能培养更优秀的孩子》和《一定要克制对孩子“学太少”“学太慢”“比不过别人”的不安》中反复强调: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我们唯一可比的只有父母。

比父母的什么?他们的陪伴,他们的关爱。说大一点就是比他们的教育能力。

人们常常为了能开车去学一本驾照,为了生计去学一门技能……但很少有人去想:为了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而去获取一本家庭教育资格证,而提升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能力。

教育自己的孩子还需要“家庭教育资格证”,听起来很可笑。但这个是完全有必要,有专业人士提过:结婚需要有结婚证、出生需要有出生证,也应当新父母拥有“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资质才允许生孩子!

这不是硬性“要求”,但随着人们教育子女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家庭教育管理”学习行列。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越是偏远的地区,越不重视家庭教育及学习的必要性,或者很多学习了一定的家庭教育管理方法的也常常有意无意去“违反”成长规律,造成学而无用。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观察我们身边的父母,有多少人重视陪伴、重视以陪伴传递爱。

特别我们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从客观来讲由于父母需要外出务工,去获取家庭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所以,造成留守儿童过多,像我所任教的学校留守儿童高达80%左右。

这些留守儿童就是严重缺失父母都爱和陪伴的。在这个方面值得提醒的是张文质老师说:父母的陪伴和爱是不可替代的。也就是说,家里的其他监护人无法取缔父母去实施陪伴的。

当然,也有部分父母没有外出,就在家里监管孩子的。但是,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带给孩子的这条“起跑线”是不尽人意的。

可以毫不客气地讲:他们没有任何教育的意义。他们往往用“手机”代替对孩子的陪伴,他们总是忽视对孩子的爱,他们总是简单粗暴地引导孩子……

不少家庭父母教育极度缺失,孩子犹如没有这条好的“起跑线”。这些父母,把这条起跑线交给了培训机构、交给了学校甚至于他们心目中好的学校。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或者不明白:在孩子教育的家庭、社会、学校这三条“起跑线”中,家庭教育即父母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三岁看老,七岁看老”!这是一直以来没有被推翻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关于人的成长的行为养成“界定”。当我们认可这一条成长规律,我们就不可否认人的成长中确实最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我们就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显而易见,家庭教育或者说父母的陪伴和爱才是孩子成长中一切教育的根本,才是孩子不应该输的“起跑线”!

从全国教育的发展来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化差异,农村和城市的家长意识和家庭教育管理能力差距很大,比如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家长否认家庭教育带给孩子成长的主要责任。就在这两天,一组即将离婚、甚至于女方都已经离家出走的家庭竟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孩子,造成孩子经常逃学、不说实话。哪怕孩子都和我讲他这样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甚至于为了报复父亲(感觉里应该是男方嗜酒如命有家暴而打算离婚)。在沟通中,男女双方始终不承认他们对孩子的影响。

实属悲愤,我们老师无能为力!!

值得高兴的是2021年年初,教育部明确要求将家庭教育拿入学校德育工作,并按章开展。这样一来,在规范的贯彻执行中应有所改善。

更值得欣慰的是:

其一,2021年7月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从根本上“切断了”人们意识里的校外培训起跑线,减轻孩子的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但是,新问题又来了,孩子多出了“自由”的时间,父母又该怎样去陪伴、施爱、引领及教育呢?

于是,国家在2021年末又有了欣慰的“其二”。

其二,2022年1月1日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好了,这回父母不“遵循”良性教育子女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了。

说白了,父母没有陪伴、没有爱……很多想当然的做法也将违法了。

这是好事,这是好的开始。但是,毫不灰心地讲——任重而道远。

就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留给我们教育者不少思考和无奈,父母不履行送子女入学,我们又能怎样呢?

越是控辍,问题越大!说明了什么?

有法可依很重要,但我们更期待执法必严,让法律起到效果,“逼着”父母去陪伴孩子、去爱孩子。

最终让孩子有一条真正的“起跑线”。

否则,想想名存实亡的村文化中心——荒废;想想名不符其实的家长学校——摆设……我又步入更痛的深思:

这条孩子成长不应该输的家庭教育“起跑线”,何时才能被解决?
相似回答